[发明专利]一种电子邮件网关类系统邮件账户维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1577.0 | 申请日: | 200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9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张乐君;国林;黄华;张健沛;杨静;张泽宝;初妍;申林山;高迪;吴艳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H04L12/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邮件 网关 系统 邮件 账户 维护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电子邮件网关类系统邮件帐户的维护方法。
(二)背景技术
电子邮件凭借低廉、简单、快捷的优势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 通信方式,但人们在享受电子邮件提供诸多便捷之时,也在忍受着它的副产品 所带来了的痛苦,即互联网上垃圾邮件泛滥成灾,并且近几年有愈演愈烈的趋 势。
目前对垃圾邮件的治理还是集中在依靠垃圾邮件过滤技术。而基于网关的 电子邮件过滤技术成为从根本上遏制垃圾邮件的有效方法。该技术通过将所有 经过网关的电子邮件进行分析,在判断是否投递,可以减少垃圾邮件在网络上 传输所占用的带宽。
但目前基于网关类的电子邮件过滤产品由于其和真正的电子邮件系统隔 离,无法获得其邮件帐户信息,因此对邮件帐户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此外, 基于字典的垃圾邮件方法,通过构造邮件地址向大量邮件服务器发送垃圾邮件。 因此,实现一种基于网关的邮件账户维护技术十分重要。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邮件网关类系统邮件帐户维护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1)采用SMTP协议和POP3协议探测邮件帐户是否存在;
2)采用散列结构和时间链表结构存储邮件帐户信息;
3)经过固定周期时间将散列结构存储到文件;
4)支持从文件系统中加载邮件帐户信息;
5)邮件帐户是否存在判定方法。
所述的采用SMTP协议探测方法为:1)将网关接收到的电子邮件信息采用 SMTP协议发送到目标邮件系统;2)如果投递成功则将证明该邮件帐户存在, 否则,邮件帐户不存在。所述的采用POP3协议探测方法为:1)从网关收到的 电子邮件中提起出目标账户信息username;2)采用POP3协议发送User username,如果收到用户名不存在信息,则邮件帐户不存在;否则,邮件帐户 存在。
所述的采用散列结构和时间链表结构存储邮件帐户信息的方法是:1)将邮 件帐户“@”字段之前提取2个字节,如果不足用比特“00000000”补齐2) 在提取的信息中去掉每个字节的第一个比特,这样构成由14个比特构成的比特 串;3)根据14比特构成二进制的数值作为散列表的入口;4)在散列表中查 找到这一行的最后一个邮件信息,并将地址和时间信息写入散列结构中,并将 前一个接点的后续指针指向该接点,时间节点末指针也指向该节点。
所述的经过固定周期时间将散列结构存储到文件的方法是:1)从散列表中 依据时间链提取出邮件信息和时间信息;2)将邮件信息和时间信息存储到指定 目录中的“SPAM.txt”文件中的一行中,并在结尾添加回车换行,即“/r/n”; 3)使用循环结构将所有账户信息都存储到该文件中。
所述的邮件帐户是否存在判定的方法是:1)从接收到的电子邮件信息中提 取出目标邮件地址;2)将该邮件地址进行散列(散列方法如前述相同);3) 在散列表中查找其是否存在,若存在则将邮件正常投递,否则丢弃。
针对以上情况,本发明从邮件的目标账户处罚,提出了电子邮件网关类系 统邮件帐户维护的方法。
本发明是基于如下问题而设计的:
基于网关类的电子邮件过滤产品由于其和真正的电子邮件系统隔离,无法 获得其邮件帐户信息,因此对邮件帐户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此外,基于字 典的垃圾邮件方法,通过构造邮件地址向大量邮件服务器发送垃圾邮件。因此, 实现一种基于网关的邮件账户维护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体现在:
1)不需要借助其他特别算法和协议
从邮件系统中获取账户信息,一般需要采用特定的技术和额外的约定,将帐 户信息传递给网关系统,本技术采用已有的电子邮件协议进行邮件探测,不需要 进行额外的开发和设计。
具体技术路线是:1.发送SMTP报文,测试目标邮件帐户是否存在;2.发送 POP3报文测试邮件帐户是否存在。
2)邮件帐户探测可以自动按时间实时更新
具体技术路线:1.根据邮件帐户信息建立的散列结构中加入了时间链信息; 2)时间链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组织,可以减少邮件信息的组织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15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