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耳炎治疗仪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70482.7 | 申请日: | 2009-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9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邢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邢海明 |
| 主分类号: | A61H33/08 | 分类号: | A61H33/08;A61N2/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淑芬 |
| 地址: | 30020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耳炎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中耳炎治疗仪。
背景技术
中耳炎是中耳鼓室粘膜的炎症,多由细菌引起,中医称此病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中耳炎发病率较高,多发于8岁以下儿童。其主要诱因为游泳、沐浴时耳内进水后处理不当造成。
导致化脓性中耳炎的细菌可有需氧菌和厌氧菌,文献报道纯厌氧菌检出率在20-30%,纯需氧菌检出率在40-50%,兼性需氧厌氧菌在35%左右。在慢性中耳炎厌氧菌的感染常是与需氧菌混合感染。正常情况下咽鼓管的间断开放使中耳与大气相通,氧浓度与大气一致,厌氧菌不能生长。在炎症条件下,咽鼓管功能异常,加上需氧菌的大量繁殖,消耗大量氧,导致局部氧还原电势下降,给厌氧菌生长创造条件,致使中耳需氧菌和厌氧菌共生。慢性中耳炎中厌氧菌感染为非芽孢厌氧菌,具体细菌种类因厌氧菌的分离和培养条件苛刻、十分困难、成本高,在临床常很难区别。
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目前常用的中耳炎治疗方法主要有鼻滴剂、耳膜术、耳膜造口术、腺样体切除术以及微波辐射治疗等几种方法。其中微波辐射治疗是利用微波通过辐射器作用于人体组织有明显杀菌、抑菌、增强免疫力作用。在炎症部位可以使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管及组织通透性增高,从而促进炎症渗出的吸收和加快组织的修复。临床观察,微波可缓解深层血管痉挛,使中耳血液循环加快,提高血氧浓度,纠正中耳缺氧状况,促进分泌物的吸收及咽鼓管肿胀的消退,从而减轻患者症状,缩短病程。
本发明的是在充分分析了中耳炎的病理之后,利用氧气对厌氧性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的机理,主要是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生长时,会产生有害的超氧基化合物和过氧化氢等代谢产物,这些有毒代谢产物在胞内积累而导致机体死亡,达到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适应于不同年龄、体质和症状的中耳炎患者,体积小简单易操作的中耳炎治疗仪。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一种中耳炎治疗仪,包括壳体和热风产生装置,所述的壳体为耳机式的形状,2个壳体由卡箍连接在一起,固接在支架上;所述壳体内设有线圈,后端设有网状进风口,壳体前端设有出风口,在出风口套接有一个细微导管;热风产生装置包括发热器,电动机,风扇构成,所述风扇固接在所述电动机的转轴上,所述发热器位于风扇前;定时器,调温调速器和电源设置在控制器上。
所述定时器控制热风产生装置的工作时间,所述调温调速器调整所述电动机的转速,所述发热器工作温度及所述线圈产生磁场的强度。
所述进风口与风扇之间设有圆形风挡板,所述圆形风挡板用于控制进风口的开启或关闭,调节进风量的大小。
所述发热器与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安全网;所述发热器设有热保护装置,所述热保护装置由熔断器组成,所述熔断器在发热器的温度过高时时,能够自动切断电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体积小,方便携带,操作简单,适应不同人群、症状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等因素设定运行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电源 9.安全网
2.外壳 10.进风口
3.电动机 11.出风口
4.发热器 12.圆形挡板
5.定时器 13.细微导管
6.调温调速器 14.熔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邢海明,未经邢海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04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