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高强软带及其纵向接口的连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0093.4 | 申请日: | 200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0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彻洛;徐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 |
主分类号: | F16L11/02 | 分类号: | F16L1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莎莉 |
地址: | 300457天津市开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高强 及其 纵向 接口 连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带及其纵向接口的连接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防水膜和接口牢固不渗水且强度高又容易加工的复合高强软带及其纵向接口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农业灌溉使用的输水管,其材料不同和连接方法不合适,而存在共同的缺点是在农田灌溉过程中,因输水管的渗水而造成水资源大量流失,且输水管重且承压小,有的输水管不能折叠打卷,故携带极不方便,劳动强度大,使用寿命短,成本高,原有的双层PE编织布输水软带,重量大,且因两个裁口边搭接合成,在灌溉中水从接口处不断渗出,浪费了水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接口牢固不渗水且强度高又使用寿命长的复合高强软带及其纵向接口的连接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它包括PE编织布软带、裁口边的连接、粘胶,其特征在于:单片PE编织布的内外两层分别涂上一层带颜色的A涂层和B涂层,再在PE编织布的内层的A涂层外复合一层防水膜,PE编织布纵向两个裁口边连接后,构成软带,两个裁口边的连接方法是将两个裁口边的A端部对齐,中间涂上A粘胶层,然后,将PE编织布上已粘合在一起的两个裁口边向一边折向软带的外部,在两个裁口边与PE编织布接触处再涂上一层B粘胶层。
它包括PE编织布软带、裁口边的连接、粘胶,其特征在于:单片PE编织布的内外两层分别涂上一层带颜色的A涂层和B涂层,再在PE编织布的内层的A涂层外复合一层防水膜,PE编织布纵向两个裁口边连接后,构成软带,两个裁口边的连接方法是将两个裁口边的B端部前后错开,然后在两个裁口边接触处涂上一层C粘胶层,则两个前后错开的裁口边粘合在一起,PE编织布1两个裁口边向一边折向软带的外部,最后,在两个裁口边错开的前面一片裁口边与PE编织布接触处涂上一层D粘胶层。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重量轻,降低了运输和搬运过程的劳动强度,而且安装快捷方便,防渗漏水性强,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灌溉率,降低了每亩地的灌溉成本。反复铺开卷起折损率低,重复使用寿命长,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使用效率,应用范围广,该软带接口的连接方法可广泛用于各种不同尺寸和材料的软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软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含A放大);
图2是实施例2软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含A放大)。
图1、图2中:1.单片PE编织布, 2.A涂层, 3.B涂层,4.防水膜, 5.裁口边的A端部, 6.A粘胶层, 7.B粘胶层,8.裁口边的B端部, 9.C粘胶层,10.D粘胶层。
具体实时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效果,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和图2。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单片PE编织布1的内外两层分别涂上一层带颜色的A涂层2和B涂层3,再在PE编织布1的内层的A涂层2外复合一层防水膜4,PE编织布1纵向两个裁口边连接后,构成软带,两个裁口边的连接方法是将两个裁口边的A端部5对齐,中间涂上一层A粘胶层6,,然后,将PE编织布1上已粘合在一起的两个裁口边向一边折向软带的外部,在两个裁口边与PE编织布1接触处再涂上一层B粘胶层7,水不直接接触裁口边故不会从该处渗漏。
其优点是:重量轻,运输和搬运过程的劳动强度低,安装快捷方便,防渗漏水性强,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灌溉率,降低了每亩地的灌溉成本。反复铺开卷起折损率低,重复使用寿命长,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使用效率,应用范围广,可广泛用于各种不同尺寸和材料软带裁口边的连接。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单片PE编织布1的内外两层分别涂上一层带颜色的A涂层2和B涂层3,再在PE编织布1的内层的A涂层2外复合一层防水膜4,PE编织布1纵向两个裁口边连接后,构成软带,两个裁口边的连接方法是将两个裁口边的B端部8前后错开,然后,在两个裁口边接触处涂上一层C粘胶层9,则两个前后错开的裁口边粘合在一起,PE编织布1两个裁口边向一边折向软带的外部,最后,在两个裁口边错开的前面一片裁口边与PE编织布1接触处涂上一层D粘胶层10,因水不直接接触裁口边故不会从该处渗漏。
其优点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的两个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原则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未经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00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