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浪涌保护器的智能监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9465.1 | 申请日: | 200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0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孙巍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巍巍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浪涌保护器 智能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雷电防护领域的监测系统。
技术背景
雷电是由带点的云在空中放电导致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雷电是造成电子设备损坏的重要原因,它威胁建筑、铁路、民航、通信、工控、军事等各个领域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雷电防护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之一,目前的雷电防护领域中,浪涌保护器已大量应用于各种领域,。其状态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其防雷效果,从而对所保护设备的安全带来隐患。所以针对浪涌保护器的状态的检测及维护,已经成为在雷电防护中一个较重要的问题。
现阶段,对浪涌保护器的维护采用人工巡检的方式,一般每年雨季前后进行,其存在的问题有:
1.每年一次或几次的人工巡检理,耗费人力物力成本较高;
2.在一些环境恶劣或无人值守的地方,难以进行正常的维护,并且可能造成漏检,致使浪涌保护器损坏而不可得知;
3.人工巡检中,由于人、设备及检测方法的差异,会使接地检测结果差异很大,准确性不高;
4.人工定期检测为每年雨季前后进行,存在固定周期长,在二次检测之间的器件损坏不可知,为系统带来事故隐患;
5.目前只能实现浪涌保护器好与坏二个状态的检测,而对其劣化或老化程度不能检测出来。
发明内容
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精确、成本较低、可实时检测的用于浪涌保护器的智能监测系统。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用于浪涌保护器的智能监测系统,由上位机、传输系统和检测模块组成,所述检测模块和上位机之间通过传输系统相连,所述检测模块的采集外部的浪涌保护器中浪涌保护器件的状态数据后,经过传输系统传递给上位机处理。
所述传输系统的方式为通信传输或无线传输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检测模块内置有信息采集单元,所述信息采集单元与浪涌保护器件的传感器相连接。
所述检测模块内置有通信控制单元,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与传输系统相连,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检测模块和上位机之间的信息传输。
所述上位机设置有分析处理单元,所述分析处理单元包括有储存模块、计算模块、分析模块、显示模块、记录模块、报警模块中的一个或几个;所述分析处理单元对所述检测模块传到的信息进行采集、分析、计算、储存、显示或报警
所述检测模块为至少一个。
所述检测模块设置在底座上,所述一个检测模块连接至少一个浪涌保护器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和浪涌保护器模块分别设置在底座上。
所述浪涌保护器模块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检测模块集成在浪涌保护器模块上。
所述浪涌保护器模块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检测模块直接设置在浪涌保护器模块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从根本上杜绝人工测量的高成本支出的弊端;
2.可以实时检测,使数据处于最新状态,提供浪涌保护器状态的最新数据信息;
3.检测数据精确,避免人工检测的随意性和不一致性;
4.可以实时分析、处理相关数据信息,避免人工统计、分析的效率低的现象;
5.上位机的分析处理单元,其对检测模块传到的信息进行采集、分析、计算、储存、显示或报警多项功能,实现智能化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原理示意图
图3-6为本发明中检测模块和浪涌保护模块四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6所示:1是浪涌保护器件,2是监测模块,21信息采集单元,22通信控制单元,3是传输系统,4上位机,41是分析处理单元,5是底座,6是浪涌保护器模块。
用于浪涌保护器的智能监测系统,由上位机、传输系统和检测模块组成,所述检测模块和上位机之间通过传输系统相连,所述检测模块的采集外部的浪涌保护器中浪涌保护器件的状态数据后,经过传输系统传递给上位机处理。
所述传输系统的方式为通信传输或无线传输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检测模块内置有信息采集单元,所述信息采集单元与浪涌保护器件的传感器相连接。
所述检测模块内置有通信控制单元,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与传输系统相连,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检测模块和上位机之间的信息传输。
所述检测模块内设置有控制单元,可对测量的时间和频率进行设定。其可以采取人工控制或智能设备远程控制的方法,这依据实际情况而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巍巍,未经孙巍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94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波传感器
- 下一篇:一项和四项基因快速检测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