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机电池旋转包胶带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69080.5 | 申请日: | 2009-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1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北科精工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电池 旋转 胶带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应用在手机电池生产线上,自动完成对各类手机电池极组包裹绝缘胶带的手机电池旋转包胶带装置。
背景技术:
各类手机电池的极组为满足绝缘的要求,要用绝缘胶带将电池极组底部包裹起来,这一过程通常由手工完成。手工包裹绝缘胶带不仅速度较慢,无法满足生产线的节拍要求,同时质量也不易保障。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在手机电池生产线上,自动完成对各类电池极组包裹绝缘胶带的手机电池旋转包胶带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手工在手机电池极组外面包裹绝缘胶带不仅速度较慢,同时质量也不易保障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在手机电池生产线上,采用真空转鼓转移胶带及旋转冲切的结构形式,由真空转鼓、固定切刀、旋转刀辊、转动切刀、齿型带,驱动滚、间歇机构等构成,能自动完成对各类电池极组包裹绝缘胶带的手机电池旋转包胶带装置。
技术方案:
手机电池旋转包胶带装置采用真空转鼓转移胶带及旋转冲切的结构形式,由位于旋转刀辊和手机电池极组之间且带有真空通路的真空转鼓、固定切刀、转动切刀、齿型带,驱动滚、间歇机构构成。极组在极组输送带上依次向前运动,驱动滚、真空转鼓和旋转刀辊以及极组输送带之间保证精确的传动比。胶带分别通过两个驱动滚和导向滚的引导后,被牵引到真空转鼓和旋转刀辊之间。真空转鼓通过其上的真空通路将胶带吸附住,同时安装在旋转刀辊上的胶带压块随着旋转刀辊和真空转鼓的转动,使胶带平整地、牢固地吸附在真空转鼓上。随着旋转刀辊一同转动的转动切刀当旋转到固定切刀位置时,两把刀之间相对运动的结果,就将胶带按预定长度切断。被切断的胶带吸附在真空转鼓上,并随着真空转鼓继续转动,在运动中将胶带依次贴附在随极组输送带运动着的手机电池极组的相应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在手机电池生产线上,可自动地完成对各类电池极组贴覆绝缘胶带的手机电池旋转包胶带装置。解决了通常靠手工在手机电池极组上包裹绝缘胶带,不仅速度较慢,而且质量也不易保障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图。
1.极组输送带,2.极组,3.真空转鼓,4.真空通路,5.驱动滚1,6.固定切刀,
7.导向滚1,8.齿型带,9.旋转刀辊,10.胶带压块,11.转动切刀,
12.导向滚2,13.驱动滚2,14.胶带盘,15.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手机电池极组(2)在极组输送带(1)上依次连续向前运动,真空转鼓(3)和旋转刀辊(9)以及极组输送带(1)之间利用同步齿型带(8)保证精确的传动比。驱动滚2(13)在间歇机构的驱动下带动胶带(15)做间歇运动,驱动滚2(13)和驱动滚1(5)之间也利用同步齿型带(8)保持同步。胶带(15)依次通过两个驱动滚(5)、(13)和两个导向滚(7)、(12)的引导后,被牵引到真空转鼓(3)和旋转刀辊(9)之间。真空转鼓(3)通过其上的真空通路(4)将胶带吸附住,同时安装在旋转刀辊(9)上的胶带压块(10)随着旋转刀辊(9)和真空转鼓(3)的同步转动,使胶带(15)平整地、牢固地吸附在真空转鼓(3)上了。
随着旋转刀辊(9)一同转动的转动切刀(11)当旋转到固定切刀(6)位置时,两把刀之间相对运动的结果,就将胶带(15)按预定长度切断了。然后,驱动滚2(13)停止运动,胶带(15)随着真空转鼓(3)继续转动,在运动中将胶带(15)依次贴附在随极组输送带(1)运动着的手机电池极组(2)的相应位置。当真空转鼓(3)和旋转刀辊(9)转到下一个工位时,驱动滚2(13)又开始运动,再一次将胶带(15)依次通过两个驱动滚(5)、(13)和两个导向滚(7)、(12)的作用,引导到真空转鼓(3)和旋转刀辊(9)之间,开始下一个工作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北科精工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津北科精工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90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