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弃物焚烧产生的烟气的净化方法及净化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68610.4 | 申请日: | 2009-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9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刘闽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闽男 |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04;B01D50/00;F23J15/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肖莉丽 |
| 地址: | 300001 天津市河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废弃物 焚烧 产生 烟气 净化 方法 净化系统 | ||
1.一种废弃物焚烧产生的烟气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高温焚烧:将废弃物在1000-1200℃的高温焚烧炉中焚烧1.7-3s;
(2)除尘降温处理:高温焚烧炉产生的烟气依次经过旋风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后,烟气的温度下降到500℃,再经过两级湿式除尘器处理,第一级湿式除尘器喷入石灰石溶液去除酸性气体,第二级湿式除尘器喷入NaCO溶液破坏烟气中的二恶英,并使烟气在2-4s内温度降至200℃以下,以使二恶英无法生成,降温后的烟气再进行喷射活性炭粉末处理、活性炭吸附处理;
(4)脱氮处理:经过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的烟气升温至210℃进行脱氮处理,脱氮后的烟气经洗涤并加热后排放到大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物焚烧产生的烟气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含有电线或电缆的废弃物处理时,在进行高温焚烧处理之前先进行低温焚烧,即将废弃物放入180-220℃的低温焚烧炉中焚烧,焚烧时间为10-30分钟,低温焚烧后产生的烟气收集到集气罐中,再将集气罐中的烟气送到高温焚烧炉中焚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弃物焚烧产生的烟气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处理过程为:在脱氮塔内分层装填有钛、钒、钨的氧化物作为触媒,并通入NH3,氨气的加入量为烟气体积的2%~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弃物焚烧产生的烟气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高温焚烧过程中,焚烧炉中的气体通过循环泵与外部空气一起返回到高温焚烧炉中,其中,控制高温焚烧炉中的氧气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不少于6%,空气的过剩系数为1.5-2.2,空气过剩时间控制在1.5-2.5s。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弃物焚烧产生的烟气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高温焚烧过程中,确保进料的连续性和均匀性,当出现进料不均匀或燃烧发热量下降时,启用助燃器,在高温焚烧炉中加入液体燃料,迅速的提高燃烧的温度,使焚烧温度保持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弃物焚烧产生的烟气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收集各步骤产生的废水,在废水中加入絮凝剂进行絮凝沉淀处理,再去掉沉淀物,之后加入酸或碱进行中和后排放。
7.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物焚烧产生的烟气的净化方法所使用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温焚烧炉、旋风除尘器、静电除尘器、两级湿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活性炭吸附塔、烟气加热器、脱氮塔、烟气洗涤器,所述高温焚烧炉的高温烟气出口与旋风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第一级湿式除尘器、第二级湿式除尘器依次连接,所述第二级湿式除尘器的烟气出口通过喷射装置与袋式除尘器的烟气进口连接,所述袋式除尘器的烟气出口与活性炭吸附塔、烟气加热器、脱氮塔、烟气洗涤器、烟气加热器依次连接,所述高温焚烧炉炉膛从底部向上1/3处设置有与炉膛内部连通的空气进口,在高温焚烧炉的顶部设置有气体出口,气体出口通过循环泵与气体进口连接,与外界空气连通的进气管道与循环泵进气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弃物焚烧产生的烟气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罐与低温焚烧炉的烟气出口连接,集气罐的烟气出口与高温焚烧炉的烟气进口连接,所述脱氮塔内分层装填有钛、钒、钨的氧化物作为触媒。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废弃物焚烧产生的烟气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和活性炭吸附塔的灰渣出口分别与高温焚烧炉的进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废弃物焚烧产生的烟气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湿式除尘器和第二级湿式除尘器的废水出口和烟气洗涤器的废水出口分别与絮凝沉淀槽的进口连接,所述絮凝沉淀槽的出口与中和槽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闽男,未经刘闽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861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