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振动破碎式滴丸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8248.0 | 申请日: | 200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8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康;何明霞;秦利;李萌;刘艳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J3/06 | 分类号: | A61J3/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素琴 |
地址: | 300072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动 破碎 式滴丸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药设备,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实心滴丸或微 丸的振动破碎式滴丸机。
背景技术
滴丸,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制剂,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方面:
(1)通过滴制法制备滴丸,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且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
(2)与同品种片剂相比,在辅料、包装材料、生产工时上可降低成本50%以上;
(3)主药在基质中分散均匀,剂量准确,较之一般丸剂或片剂,其重量差异小;
(4)某些液体药物,可以使用滴制法制成方便服用的固体滴丸;
(5)选用合适的缓、控释辅料或肠溶性基质制成的滴丸,还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 并起到缓释或肠溶的作用;
(6)最为突出的优点是:可将难溶性药物熔融分散在亲水性基质中,以利药物的 溶出,故能够提高某些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鉴于以上所述滴丸制剂的种种特点,中药滴丸在我国有了长足发展,并在近年来 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如复方丹参滴丸等。
目前,国内生产滴丸的主要设备是滴丸机,所述的滴丸机包括单品种滴丸机、多 品种滴丸机、定量泵滴丸机、向上滴丸机和全自动脉冲滴丸机等,还有尚处于研制、 开发阶段的可生产圆柱形丸剂的异型滴丸机等。滴丸设备的关键技术在于滴制方式的 选择与采用,因为,滴制方式对滴丸的丸重、丸形以及制备效率等,均有着十分重要 的影响。现有的国产滴丸机,普遍采用自然滴制法和脉冲切割法。
自然滴制法是药液在其重力或一定压力作用下从滴头脱落,并在冷却液中形成固 体滴丸,适合于药物与载体熔融后粘度适中的药液,滴丸重量主要通过滴头内径的大 小来控制。其缺点是:不适合过稠、过稀或表面张力较小的药液,不能在线调节滴丸丸 重,如果要改变丸重,需要更换全部滴头。
脉冲切割法是由胶液与药液通过滴头体形成同心流柱,施以液体脉冲将其均匀切 割成柱状,在胶液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胶丸,适合于滴制粘度偏高的药液,滴头孔 径对丸重的影响不大,可滴制50-400mg的滴丸,并可在线调节,滴丸载药量可高于 自然滴制法。其缺点是:丸重差异较大,合格率较低,对冷却温度的梯度控制要求较 高,主要适合于实验机。
另外,现有技术的滴丸机只能制备滴丸,如果制备微丸的话,还需要专用的微丸 机,所以,适用范围不广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克服现有的滴丸机采用自然滴制法和脉冲切割法制备 滴丸时所存在的缺点,从而提供一种用于制备实心滴丸或微丸的振动破碎式滴丸机。
本发明的振动破碎式滴丸机采用振动破碎的方式制备滴丸,其制备原理是:通过 压力的作用将储液罐中的熔融药液压入滴头,并使其在喷孔处形成射流;同时在滴头 上施加一定频率和振幅的振动,以使射流药液破碎、冷凝后形成滴丸。采用这种滴丸 方式,只需要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滴速匹配合适,就会得到粒径均一,圆整光滑的滴 丸。所以,滴丸的制备效率远远高于前述的自然滴制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振动破碎式滴丸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滴丸系统、振动破碎 系统和冷却循环系统;
所述的滴丸系统,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的上口通过设置有第一阀门的管道与气 压泵相连接,所述储液罐的下口通过设置有第二阀门的软管与带有喷孔的滴头连接;
所述的振动破碎系统,包括通过连杆连接在所述滴头上端的激振器,所述的激振器 连接驱动电源,并通过驱动电源控制其振动的频率与振幅;
所述的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冷凝柱以及其旁边自上而下设置过滤器、冷凝箱、冷 却泵与电磁泵,所述冷凝柱的上口正对所述的滴头,所述冷凝柱的底端分别连接电磁 泵和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出口正对所述过滤器的上端开口。
所述激振器的驱动电源为专用驱动电源或者是以信号发生器与信号放大器构成的 驱动电源;
所述驱动电源的频率控制范围为10Hz至20KHz;
所述的储液罐内设置有搅拌桨;
所述储液罐的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其外部设置有压力控制装置;
所述的储液罐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其外部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温度控制装置;
所述的滴头为自加热滴头或者外部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的滴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82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