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6-羟基-2-(4’-氨基苯基)苯并噻唑合成方法的改进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8125.7 | 申请日: | 200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0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武明芬;施培基;周晓靓;王浩;王荣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277/66 | 分类号: | C07D277/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9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羟基 氨基 苯基 噻唑 合成 方法 改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合成领域,涉及阿尔茨海默病显像剂前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更具体的说,是述及阿尔茨海默病显像剂前体6-羟基-2-(4’-氨基苯基)苯并噻唑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亦称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性格改变等症状。有关AD的发病机制,目前普遍认为是β-淀粉样蛋白(β-amylcidprotein,β-AP)病因学说。当人体患有AD时,大脑内部会出现过量的β-AP,而这些蛋白质会在患者大脑内部形成一种错误折叠的片状物,聚集在负责神经细胞间传导的突触表面,妨碍了神经元之间的正常通信,从而阻止了“记忆”的产生。老年斑的主要成分,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经β-分泌酶剪切加工后生成,在AD发病中起核心作用。因此,如果能定量测定脑内淀粉样物质沉积物,将大大提高检测AD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的能力。β-样淀粉斑块显像剂对于AD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1C-6-OH-BTA常被用于PET显像中AD的定位诊断。6-羟基-2-(4’-氨基苯基)苯并噻唑是显像剂的合成前体,同时也具有抗癌,杀菌的作用。
文献J.Med.Chem.2003,46(13):2740-2754报道,11C-6-OH-BTA标记前体合成路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文献报道的合成工艺条件和制备方法进行改进,提供一种阿尔茨海默病显像剂前体物2-(4’-氨基苯基)-6-羟基苯并噻唑的新的制备方法,使之更加实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2-(4’-氨基苯基)-6-羟基苯并噻唑的合成路线:
产物2,产物3,产物4的工艺与文献报道的相同,本发明采用氢碘酸,红磷为还原剂,与产物4加热回流反应3小时后,合成目标产物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合成2-(4’-氨基苯基)-6-羟基苯并噻唑的路线,对文献报道的路线进行改进。采用一锅法将脱甲基和硝基还原一步完成得到目标化合物。简化了反应步骤,使用原料均为市售试剂,性质稳定,避免了文献中使用的三溴化硼和二氯化锡,三溴化硼为强腐蚀性液体,毒性大,性质也不稳定;二氯化锡还原后得到四价锡盐形成大量乳化液体,影响萃取分液,后处理很繁琐,本发明避免了这些步骤,步骤简单,后处理容易,本文得到的黄色固体,mp 264-267℃,其结构经过MS,HNMR得到确证。
附图说明:
附图1:6-羟基-2-(4’-氨基苯基)苯并噻唑分子结构图。
附图2:N-(4’-甲氧基苯基)-4-硝基苯甲酰胺1H-NMR(DMSO)图。
附图3:N-(4’-甲氧基苯基)-4-硝基硫代苯甲酰胺1H-NMR(DMSO)图。
附图4:6-羟基-2-(4’-氨基苯基)苯并噻唑1H-NMR(DMSO)图。
附图5:6-羟基-2-(4’-氨基苯基)苯并噻唑质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N-(4’-甲氧基苯基)-4-硝基苯甲酰胺(2)的合成
取化合物1(6.20克,0.05mmol)加入到75ml吡啶中,搅拌使完全溶解,分批加入对硝基苯甲酰氯(9.3克,0.05mmol),待溶解完全,升温加热回流2小时后冷却,将反应液倒入150克的冰中,过滤,滤饼用水,5%的碳酸氢钠秩洗,再水洗至中性。干燥后得绿色粉末状固体,甲醇重结晶,干燥。得绿色固体10.0克(产率为73.5%),mp 199-202℃;1H-NMR(300MHz DMSO-d6)δ:10.472(s,1H,-NH),8.386(d,J=8.5Hz,2H),8.18(d,J=8.4Hz,2H),7.69(d,J=8.6Hz,2H),6.972(d,J=8.4Hz,2H),3.755(s,3H,-OCH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81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