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焦化污水处理(A/O)法加碱工艺流程改进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67458.8 | 申请日: | 2009-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3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宽;安树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东圣焦化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1C1/02;C02F3/30;C02F1/40;C02F1/52;C02F1/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焦化 污水处理 法加碱 工艺流程 改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焦化污水处理(A/O)法加碱工艺流程改进,属于环境保护和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指采用SDN工艺来处理焦化废水的工艺。
技术背景
目前国内焦化企业的废水处理很多采用活性污泥生物工艺(A/O),出现了A/O、A2/O、A/O2等多种工艺,其中以A2/O工艺应用最广,对焦化污水进行处理需要在O池加碱,以补充硝化反应所需的碱度,耗碱量为1t/d,工作劳动强度大,需要人工进行加碱,造成生产上的不便。本发明人通过技术攻关,经对该工艺反复研究采用了改进的工艺,起到了增产降耗、节能减排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焦化污水处理(A/O)法加碱工艺流程改进,目的在于有效处理焦化污水,提高氨气回收率,使废水中NH3-N含量下降,起到增产降耗、减少环境污染、节能减排的效果,从而公开了焦化污水处理(A/O)法加碱工艺流程改进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对焦化污水处理(A/O)法加碱工艺流程改进,其特征在于:是一种采用加碱泵将碱液浓度35-40%打入蒸氨塔中,经过蒸氨塔蒸氨后废水再去污水处理,提高了氨气回收率,废水中NH3-N含量下降,不需在污水处理工段加碱的工艺:
焦化污水处理(A/O)法加碱的工艺流程装置由蒸氨塔1、换热器2、冷却器3、加碱泵4、调节池5、气浮机6、A池7、O池8、二沉池9、混合反应池10、混凝沉淀池11、回用水池12组成。
碱液依次通过溶碱槽来碱液管道14进入加碱泵4、蒸氨塔管道13、蒸氨塔1,来自化产初冷工段的剩余氨水与蒸氨废水换热后,进入蒸氨塔1,采用蒸汽直接气提进入塔顶氨缩分器,缩分后的氨气一部分通过去饱和器氨气管道18、进入饱和器生产硫铵,另一部分氨气通过去脱硫氨气管道19配入脱硫系统作为碱源,蒸氨废水从蒸氨塔1塔底通过蒸氨废水管道15进入换热器2、通过蒸氨废水管道16进入冷却器3、通过蒸氨废水管线17依次进入调节池5、气浮除油机6、A池7、O池8、二沉池9,在混合反应池10内加入净水剂,进入终沉池11至回用水池12后去熄焦。
由于蒸氨废水NH3-N含量降低,减少了污水处理工段活性污泥硝化所需的碱度,从而取消原有的O池直接加碱工艺。
有益效果
通过SDN污水处理工艺加碱方式的改进,实现了增产降耗、减少环境污染、节能减排的效果;固定铵塔加碱蒸氨可以有效的降低废水中NH3-N含量有利于污水处理。在实际操作中采用自动化仪表控制,可以大大提高氨气回收的效率,安全可靠,简化其工序,处理废水污染物含量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
附图说明
(A/O)法加碱工艺流程图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碱液通过溶碱槽来碱液管道14抽到加碱泵4将碱液通过碱液去蒸氨塔管道13(浓度35-40%)打入蒸氨塔1顶部喷洒,剩余氨水经换热器2换热后由70℃左右加热至98℃左右进入蒸氨塔1,在蒸氨塔1中被0.5Mpa蒸汽直接汽提,蒸出的氨气(挥发铵及固定铵)入氨分缩器用32℃的循环水冷却,冷凝下来的液体直接返回蒸氨塔1顶作回流,未冷凝的含NH3不小于10%的一部分氨气通过去饱和器氨气管道18输送,进入饱和器生产硫铵,另一部分氨气通过去脱硫氨气管道19输送,送往脱硫工段作为补充碱源,蒸氨废水从蒸氨塔1底通过蒸氨塔流出蒸氨废水管道15经过换热器2与剩余氨水换热后,通过换热后蒸氨废水管道16进入冷却器3与冷却水换热后,通过蒸氨废水管线17进入调节池5,经过气浮除油机6去除废水中的硫化物与油,进入A池7和O池8进行硝化反硝化,进入二沉池9沉淀污泥,在混合反应池10内加入净水剂,进入混凝沉淀池11至回用水池12后去熄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东圣焦化有限公司,未经吉林东圣焦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74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轧辊分离用车床及利用其分离轧辊的方法
- 下一篇:双向力偶四角调平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