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用型支持IPv6的以太网加密接口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7439.5 | 申请日: | 200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0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群;睢欣欣;李忠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卓尔信息安全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2/46;H04L9/0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宏伟 |
地址: | 130012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型 支持 ipv6 以太网 加密 接口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持IPv6网络到通用总线并具有数据加密功能的接口模块,进 一步讲,是提供一种通用型支持IPv6的以太网加密接口模块,属于网络通讯安全技 术领域。
技术背景
互联网IPv6协议的诞生,解决了长期以来的互联网IPv4协议所带来的地址资源 严重不足的问题,使得人们能对世界上任何对象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但是,互联网 协议是一个复杂的高科技系统,想要应用它,就要通晓互联网的协议、具备很高的软 件编程的能力、了解网络的物理特性、有高深的电子电路设计水平以及针对各种信号 接口嵌入式开发的手段,特别的,为了保护通讯数据在互联网中传递的安全,还要对 数据进行加密,这就更要求应用者具备复杂的数据加密技术。以上这些,需要一个具 有综合知识能力的开发团队才能实现。对于一般应用者来说是遥不可及的。这种情况 极大的影响了IPv6互联网的应用普及,使其优点难以被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用型支持IPv6的以太网加密连接方法,解决了长期以来的互 联网IPv4协议所带来的地址资源严重不足和数据安全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通用型支持IPv6的以太网加密接口模块,使得人们能对网络上 的任何对象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
本发明通用型支持IPv6的以太网加密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络接口芯片U1 的网络端连接IPv4网络,实现IPv4网络中的MAC和PHY协议层的解码,U1另一 端通过32位嵌入式总线与微处理器U2总线连接,将IPv4网络中的解码后的数据包 通过微处理器U2的软件还原成标准数据流;加密芯片U4的总线与U2的另一条总线 连接,对U2还原的标准数据流进行加密处理,处理后的标准数据流通过U2中的软 件重新组成符合IPv6的数据包;网络接口芯片U3的32位嵌入式总线与微处理器U2 总线连接,将U2中的IPv6的数据包组码后,通过网络接口芯片U3的网络接口传送 到IPv6网络中,实现了IPv4网络到IPv6网络的数据桥接和数据加密功能;同理,IPv6 网络中数据也可通过上述处理过程,将IPv6网络中数据传送到IPv4网络中,实现了 IPv6网络到IPv4网络的数据桥接和数据解密功能;
微处理器U2的另一条数据总线作为通用总线与用户端连接,用户端送来的数据 流通过微处理器U2的软件处理成标准数据流;同样,由加密芯片U4对U2处理的标 准数据流进行加密处理,处理后的标准数据流通过U2中的软件重新组成符合IPv6的 数据包;网络接口芯片U3的32位嵌入式总线与微处理器U2总线连接,将U2中的 IPv6的数据包组码后,通过网络接口芯片U3的网络接口传送到IPv6网络中,实现了 通用总线到IPv6网络的数据桥接和数据加密功能;同理,IPv6网络中数据通过上述 处理过程,将IPv6网络中数据传送到通用总线中,实现了IPv6网络到通用总线的数 据桥接和数据解密功能。
本发明装置的具体结构如下:
由网络接口芯片U1、微处理器U2、网络接口芯片U3、加密芯片U4、时钟发生 器U5构成本发明。其中,微处理器U2的四个数据总线分别与网络接口芯片U1、网 络接口芯片U3、加密芯片U4以及通用总线物理连接,时钟发生器U5与微处理器 U2的时钟接口连接,为U2提供同步时钟信号;网络接口芯片U1的网络端连接IPv4 网络,实现IPv4网络中的MAC和PHY协议层的加/解码;网络接口芯片U3的网络 接口连接IPv6网络,实现IPv6网络中的MAC和PHY协议层的加/解码。
本发明的用户通用总线接口端提供了标准的8位/32位并行总线接口,此接口包括 8位/32位数据总线,地址线,控制线。用户可以方便的将此设备与各种8位微处理器 或32位微处理器连接,通过简单的编制微处理器程序,即可方便的透过IPv6互联网 络实现远程数据采集、远程监控报警、远程督察控制等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卓尔信息安全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春卓尔信息安全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74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卧式冷柜
- 下一篇:无线宽带网络条件下的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