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位计的自冲洗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67202.7 | 申请日: | 2009-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2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 发明(设计)人: | 兰凤有;孙立东;孙桂平;张运华;张敏;孙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桂平 |
| 主分类号: | G01F23/00 | 分类号: | G01F23/00;G01F23/02 |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宏伟 |
| 地址: | 130117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位计 冲洗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位计的自冲洗方法,同时还提供了利用该方法制成的冲洗装置,属于锅炉安全检测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锅炉水位计透明体容易结垢一直是一个很难克服的问题,特别是高温高压锅炉水位计的结垢更为突出,实践证明,对于高温高压锅炉水位计,一般运行一个半月左右就会因结垢看不清水位,如果除垢不及时,且水质较差,其使用周期更短,只有更换水位计的透明体,才能继续使用。
现有的汽包水位双色云母水位计,其结构是在表体中间的汽孔上部通过三通与连接管直接连接,在通过法兰连接至汽阀与汽包的汽侧取样管相连接,汽侧取样管的另一端与汽包连接。汽阀和水阀之间用平衡管连接。水阀通过水侧取样管与汽包连接,水阀的底端与排污管连接,水阀通过连接法兰与连接管II连接至表体。表体中间的汽管两侧分别有水连接管,两侧面分别有可视窗口。现有的对水位计除垢的方法是,关闭水阀,打开排污管上的排污阀,利用高温高压蒸汽冲刷透明体内壁进行除垢,这种除垢方法效果较差,透明体的使用周期短,更换较频繁、维修开支较大。
现有的这种双色云母水位计结构,虽然能够满足汽包水位的测量,但其表体内部的水流动性小,导致表体内部的水温和汽包内的水温相差会很大,也就导致水位的降低,同时排污不及时,云母片极易模糊,观察不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位计的自冲洗方法,解决了表体内排污不及时,云母片易模糊,观察不清的问题,减少了水位计的维护量,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方法制成的冲洗装置,用于锅炉水位测量。
本发明水位计自冲洗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在水位计的表体中增设有汽水冷凝装置、冷凝水分流装置和冷凝水引流装置,汽水冷凝装置对饱和蒸汽进行冷却成水至汽水分流装置再由冷凝水引流装置辅助将冷凝水引流至表体中的云母片上,利用水的自由流动产生的冲力对云母片进行冲洗。
根据上述方法制成的冲洗装置,特征在于:进气管通过三通、弯管与表体内腔连通构成汽水通道;直管连接在两个三通之间;汽水冷凝装置为两根弧形管中部通过三通连接构成,汽水冷凝装置的两端分别经表体上的两个水道孔与冷凝水分流装置对接构成冷凝水通道,冷凝水分流装置中的冷凝水收集管下端管壁设有疏水沟槽,冷凝水分流锥体顶在冷凝水收集管下端的管口上,将冷凝水分流至冷凝水引流装置,冷凝水引流装置的引流体通过固定销固定在表体的窗口上方,在引流体的两侧开有凹槽,凹槽处分别连接两片弧型引流片至窗口的云母片上,表体的底部设有出水管。
本实用新型作为锅炉汽包水位计,当锅炉的汽体在经过进气管进入汽水冷凝装置时,汽体随温度降低变成液体,通过冷凝水分流装置的冷凝水收集管进行收集,流向冷凝水分流锥体上,使冷凝水进行定向分流至水道孔流至引流装置上,通过引流体两侧连接的引流片使冷凝水引流至云母片上,冷凝水再通过表体底部的出水管流回锅炉汽包,利用水的自由流动产生的冲力,对云母片进行冲洗,保持云母片清洁透明,大大的提高视窗汽水观测的清晰度,减少了人为冲洗的次数,节约了大量的维护费用。整个自行流动的过程达到在线自冲洗的目的。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改变了传统水位计的结构,方法简单,对云母片的除垢效果好,延长了水位计透明体的使用周期,能大幅度减少水位计的维修次数,显著降低了维修费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进汽管;2、三通;3、冷凝管;4、三通;5、冷凝管;6、冷凝水分流装置;7、冷凝水引流装置;8、水道孔;9、表体;10、直管;11、弯管;12、出水管;13、冷凝水收集管;14、冷凝水分流锥体;15、引流体;16、固定销;17、引流片;18、云母片;19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所示,进气管1通过三通2、弯管11与表体9内腔连通构成汽水通道;直管10连接在三通2与三通4之间;参见图2汽水冷凝装置为两根弧形管冷凝管3、5构成,其中部通过三通4连接,两端分别经表体9上的左右水道孔8与冷凝水分流装置6对接构成冷凝水通道,冷凝水分流装置6中的冷凝水收集管13下端管壁设有疏水沟槽,冷凝水分流锥体14顶在冷凝水收集管13下端的管口上,将冷凝水分流至冷凝水引流装置7,在图3中,冷凝水引流装置7的引流体15通过固定销16固定在表体9的窗口19上方,在引流体15的两侧开有凹槽,凹槽处分别连接两片弧型引流片17至窗口19的云母片18上,表体9的底部设有出水管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桂平,未经孙桂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72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