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功率复合齿轮前增速后增速调速型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7160.7 | 申请日: | 2009-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0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星;卢秀泉;邓洪超;邓菲;丛黎明;姜连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47/06 | 分类号: | F16H47/06;F04D13/02;F22D11/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立文 |
地址: | 130012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功率 复合 齿轮 增速 调速 力偶 传动 装置 | ||
1.一种高转速锅炉供水泵的大功率复合齿轮前增速后增速调速型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输入轴(18)通过滑动轴承IV(17)与滑动轴承V(21)固定在下箱体(2)上,输入轴(18)的右端装有输入端齿式联轴器(22),左端装有圆锥小齿轮(43),与圆锥小齿轮(43)配合的圆锥大齿轮(13)与油泵轴(16)之间依靠键连接,油泵轴(16)通过角接触球轴承(44)安装在支撑板(46)上,工作油泵(14)和主润滑油泵(15)通过双联齿轮与油泵轴(16)连接;输入轴(18)与前增速人字大齿轮(19)过盈连接,泵轮轴(20)通过滑动轴承VI(23)和滑动轴承VII(25)固定在下箱体(2)上,泵轮轴(20)设计成齿轮轴的形式与前增速人字大齿轮(19)配合,泵轮轴(20)与泵轮(28)在泵轮轴端通过螺栓连接,泵轮轴(20)右端装有泵轮轴端推力轴承(42),并由泵轮轴端压盖(41)定位,涡轮轴(4)通过滑动轴承I(7)和滑动轴承X(35)固定在下箱体(2)上,涡轮轴(4)与后增速人字大齿轮(3)过盈连接,涡轮轴(4)在轴端与涡轮(30)用螺栓连接,涡轮轴(4)的左端装有涡轮轴端推力轴承(6),并由涡轮轴端压盖(5)定位;输出轴(11)通过滑动轴承II(9)和滑动轴承III(12)固定在下箱体(2)上,输出轴(11)与后增速人字小齿轮(10)过盈连接,后增速人字大齿轮(3)与后增速人字小齿轮(10)相配合,输出轴(11)的左端装有输出端齿式联轴器(8),辅助润滑油泵总成(24)固连在箱体上,排油机构(1)通过焊在下箱体(2)上的导管支承座进行支撑,导管可以在液力偶合器的出口油腔内伸缩移动,两个支撑板(45,46)焊接在下箱体(2)上,输入轴(18)与电机的连接采用输入轴端齿式联轴器(22)、输出轴(11)与工作机的连接采用输出轴端齿式联轴器(8),液力偶合器的工作腔为桃形工作腔,液力偶合器是由泵轮(28)与泵轮轴(20)固定连接,涡轮(30)与涡轮轴(4)固定连接,泵轮刮油盘(27)支撑在轴承座(38)上,并与泵轮(28)固定连接,背壳(33)与筒体隔板(32)均支撑在导管壳体(34)上同时与旋转筒体(31)固定连接,旋转筒体(31)在另一端用螺栓与泵轮(28)相连;筒体隔板(32)上开有环形的通孔,泵轮(28)与涡轮(30)、背壳(33)与筒体隔板(32)、泵轮刮油盘(27)与泵轮外壳、旋转筒体(31)与泵轮(28)和涡轮外壳之间组成的空间均相通;油路系统是由工作油泵(14)、主润滑油泵(15)和辅助润滑油泵(24)组成,且均为齿轮油泵,油路系统中装有安全阀,各轴承处装有温度传感器,保证油路系统安全运行。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复合齿轮前增速后增速调速型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前增速人字大齿轮(19)与泵轮轴(20)的齿轮的增速比为2.0-2.10,后增速人字大齿轮(3)与后增速人字小齿轮(10)的增速比为 1.70-1.8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复合齿轮前增速后增速调速型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连接均为螺栓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功率复合齿轮前增速后增速调速型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泵轮(28)与涡轮(30)之间的间隙为3mm-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716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缓冲盐标准化果胶的方法
- 下一篇:收银箱中的弹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