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氟水性裂纹漆的制备及其涂装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6425.1 | 申请日: | 2009-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3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艳;赵永超;崔学军;王建刚;张巧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127/12;C09D5/28;B05D7/24;B05D1/36;B05D3/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立文 |
地址: | 130012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性 裂纹 制备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含氟水性裂纹漆,其特征在于,是由水性环氧底漆和水性含氟面漆组成,其中水性环氧底漆为有色水性环氧底漆或无色水性环氧底漆:
——有色水性环氧底漆主要由水、颜料、填料、分散剂、环氧树脂乳液、消泡剂、增稠剂、消泡剂成膜助剂、丙二醇、固化剂构成,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颜料0-20%、填料0-15%、环氧树脂乳液28-48%、分散剂0-0.6%、消泡剂0.1-0.4%、增稠剂0.4-1%、成膜助剂0.5-2.5%、丙二醇1-2%、固化剂5-12%,水30-58%;——无色水性环氧底漆主要由水、环氧树脂乳液、增稠剂、消泡剂、成膜助剂、丙二醇、固化剂构成,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环氧树脂乳液53-75%、增稠剂0.4-1%、消泡剂0.1-0.4%、成膜助剂0.5-2.5%、丙二醇1-2%、固化剂5-12%,水18-40%;
——水性含氟面漆主要由水、颜料、填料、水性含氟乳液、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成膜助剂、丙二醇构成,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颜料5-30%、填料10-20%、含氟树脂乳液30-50%、分散剂0.1-0.6%、消泡剂0.1-0.6%、增稠剂0.4-1%、成膜助剂0.5-2.5%、丙二醇0.9-2%,水18-33%。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水性裂纹漆,其特征在于,有色水性环氧底漆的颜料主要是钛白粉、炭黑、铁红、永固紫、酞菁蓝、酞菁绿或氧化锌中的至少一种。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水性裂纹漆,其特征在于,有色水性环氧底漆或无色水性环氧底漆的填料主要是滑石粉、轻质碳酸钙、硫酸钡或膨润土中的至少一种。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水性裂纹漆,其特征在于,水性含氟面漆颜料主要是钛白粉、炭黑、铁红、永固紫、酞菁蓝、酞菁绿或氧化锌中的至少一种。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水性裂纹漆,其特征在于,水性含氟面漆填料主要是滑石粉、轻质碳酸钙、硫酸钡或膨润土中的至少一种。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水性裂纹漆,其特征在于,水性含氟面漆中的含氟树脂乳液主要是A603C或A603。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水性裂纹漆,其特征在于,水性环氧底漆中的环氧树脂乳液主要是:AB-EP-44水性环氧树脂乳液、AB-EP-37水性环氧树脂乳液或AB-EP-20水性环氧树脂乳液中的一种。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水性裂纹漆有色水性环氧底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按重量百分比在30-58水中加分散剂0-0.6%、消泡剂0.1-0.4%、颜料0-20%、填料0-15%,放入砂磨机中研磨,磨成粒度≤40μm的色浆;
b、将研磨好的色浆和28-48%水性环氧树脂和0.5-2.5%成膜助剂、0.5-1%增稠剂、1-2%丙二醇、5-12%固化剂放入搅拌器中混合均匀即为有色水性环氧底漆;不加颜料即为无色水性环氧底漆。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水性裂纹漆的水性含氟面漆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百分比将颜料5-30%、填料10-20%、消泡剂0.1-0.6%、分散剂0.1-0.6%加入到18-33%水中,用搅拌机分散均匀后,研磨至细度40μm,得水性色浆,再与30-50%水性含氟树脂乳液混合,加入增稠剂0.4-1%、成膜助剂0.5-2.5%和丙二醇0.9-2%,搅拌均匀,即为有色水性含氟面漆,不加颜料即为无色水性含氟面漆。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水性裂纹漆含氟水性裂纹漆的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有色或无色水性环氧底漆刷涂或、辊涂或喷涂到底材上,控制水性底漆干膜厚度8-80μm;
②于15-70℃成膜,成膜状态为刚刚表干或表干后又在室温下放置0-5h;
③将制备好的水性含氟面漆喷涂在成膜后刚刚表干的有色或无色水性环氧底漆上,涂装后置于70-110℃下烘烤50-70分钟,或表干后置于10—25℃的室温下放置2-5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642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粘裂化方法
- 下一篇:氯化聚乙烯胶管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