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井提升机调绳驱动转换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6015.7 | 申请日: | 200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3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高文君;杜波;刘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5/08 | 分类号: | B66B15/08;B66D1/52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自刚 |
地址: | 471039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井 提升 机调绳 驱动 转换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井提升机系统领域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矿井提升机调绳驱动转换机构。
背景技术
我国于上世纪60年代引进一批捷克产4m双筒提升机,及六十年代我国仿制出了KJ型提升机,此类提升机目前大多仍在继续使用。这批提升机采用的是气动控制的以重锤为制动力源的制动系统,以及气动控制的调绳置换机构,这种调绳置换机构也称为调绳驱动转换机构。这种KJ型提升机设备调绳驱动转换机构如附图1所示。
该调绳驱动转换机构主要由游动卷筒左轮毂2、齿套3、盖4、三套置换机构汽缸5、齿轮6、供气头8、三套盘型弹簧9等组成。三套置换机构气缸5均布在盖4上,三套盘型弹簧9也均布在盖4上。齿轮6通过切向键7与主轴连接,游动卷筒左轮毂2通过球面轴瓦10支承在主轴上,并和游动卷筒辐板1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齿套3与盖4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正常工作时,游动卷筒左轮毂2、齿轮6均与齿套3啮合,调绳驱动转换机构为合上状态。当需要调绳时,来自气源的压缩空气通过供气头8进入主轴中心孔气路16,然后经过气路分配器12,分为三路通往气缸,在压缩空气作用下,盘型弹簧9压缩,使盖4带动齿套3向左位移,当位移量大于游动卷筒左轮毂2上齿轮宽度时,调绳驱动转换机构就脱开,此时和游动卷筒辐板1连为一体的游动卷筒左轮毂2保持静止,而主轴带动其它零件继续做旋转运动,使得游动卷筒与固定卷筒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调绳完成后,气压下降,盘型弹簧9从压缩恢复至自由状态,推动盖4和齿套3向右位移,进而与游动卷筒左轮毂2相啮合,调绳驱动转换机构合上。
随着煤矿安全生产对制动系统的要求不断提高,此类提升机已陆续进行了技术改造。将原有由气动控制的制动系统更换为由液压站控制的新式盘型制动系统,而原设备的调绳驱动转换机构仍由气动控制,故而虽经改造仍不能摆脱原有的气压系统,设备并未简化。且原设备在调绳过程中,压缩空气的气压变化、通断状态靠一套专门的气阀来控制,设备环节复杂,故障点多,维护量大。因此,需要一种由液压站进行控制的矿井提升机调绳驱动转换机构,能够最大程度的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原设备的调绳驱动转换机构存在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矿井提升机调绳驱动转换机构,将原调绳驱动转换机构的气压控制改进为液压控制,从而使制动系统和调绳驱动转换机构的控制源都统一为液压站,彻底甩开了原有的气压系统,利用液压站的功能,还可实现自动调绳,使得设备简化、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为了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矿井提升机调绳驱动转换机构,包括游动卷筒辐板、游动卷筒左轮毂、齿套、盖、齿轮、三套盘型弹簧、球面轴瓦、压力腔、主轴等,特征在于所述的矿井提升机调绳驱动转换机构由液压进行控制,液压控制部件包括置换油缸、油路分配器、第一和第二液压螺旋开关、密封头、油管路、液压站组成,来自液压站的压力油通过第一和第二液压螺旋开关、密封头,进入主轴中心孔油路,再通过管路接头、分配器,一分为三进入置换油缸,靠油压推力和盘型弹簧的变形力,完成调绳转换机构的脱开和合上的动作。
本发明的一种矿井提升机调绳驱动转换机构,具体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置换油缸由油缸、油缸盖、活塞、管接头等组成,油缸与油缸盖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并在油缸与油缸盖之间设置两道O形密封圈。上述具体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活塞与油缸之间采用YX形密封圈,活塞上油孔装设管接头与油路相连。置换油缸的安装方式、外形尺寸及接口尺寸均与原汽缸保持一致,置换油缸安装在原气缸位置,油缸活塞的行程也与原汽缸活塞行程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60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杆熔焊对接处整形机
- 下一篇:配气室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