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钴锰二元液体催化剂的合成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65212.7 | 申请日: | 2009-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2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玉 |
| 主分类号: | B01J23/889 | 分类号: | B01J23/889;B01J35/12;B01J37/00;C07C63/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71012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元 液体 催化剂 合成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催化剂的合成工艺,尤其是一种钴锰二元液体催化剂的合成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PTA(精对苯二甲酸)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氧化单元所选用的均为醋酸钴、醋酸锰固体催化剂。根据工艺不同其配比也有所不同,但无论采取何种配比都力图提高催化剂活性,降低原辅材料消耗,以达到降本增效。目前国内PTA装置氧化单元普遍采用的醋酸钴、醋酸锰固体催化剂在存储过程中容易结块,配制过程中容易混入杂物,落地损耗,溶解不充分及带进的杂物易堵塞管线,会给生产过程造成安全隐患。同时在人工配制过程中固体催化剂原子量配比不易控制,使催化剂的活性不能达到最佳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氧化的反应速度,增加了PX,醋酸燃烧损失,降低了PTA装置的综合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固体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钴锰二元液体催化剂的合成工艺,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经过配料、合成、脱杂、沉降、灌装后得到钴锰含量摩尔比为4.6-11的钴锰二元液体催化剂,本发明的工艺步骤为:
配料:金属钴、金属锰、助溶剂和水按比例配料;
合成:金属钴、金属锰、助溶剂和水先后投入合成釜,在20℃-120℃、常压下反应5-10小时;
脱杂:反应后的产物经过管道送入脱杂通道,除去里面含有的金属杂质;
沉降:反应后的产物脱杂后通过管道进入沉降池,自然沉降至少1小时;
灌装:沉降后可得到钴锰含量摩尔比为4.6-11的钴锰二元液体催化剂,进行灌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钴锰二元液体催化剂具有活性高、质量可靠、稳定性好;技术质量指标低于固体指标,使用方便。不仅能减少使用固体催化剂的配制环节,节省人工费用,消除固体催化剂配制过程中因杂质引起的管线堵塞及不稳定性等安全隐患,而且可以降低原辅材料单耗,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金属钴、金属锰、助溶剂和水按比例配料;金属钴、金属锰、助溶剂和水先后投入合成釜,在20℃-120℃、常压下反应5-10小时;反应后的产物经过管道送入脱杂通道,除去里面含有的金属杂质;反应后的产物脱杂后通过管道进入沉降池,自然沉降至少1小时;沉降后可得到钴锰含量摩尔比为4.6-11的钴锰二元液体催化剂,进行灌装。
实施例二
金属钴、金属锰、助溶剂和水按比例配料;金属钴、金属锰、助溶剂和水先后投入合成釜,在40℃-110℃、常压下反应6-9.5小时;反应后的产物经过管道送入脱杂通道,除去里面含有的金属杂质;反应后的产物脱杂后通过管道进入沉降池,自然沉降至少1小时;沉降后可得到钴锰含量摩尔比为4.6-11的钴锰二元液体催化剂,进行灌装。
实施例三
金属钴、金属锰、助溶剂和水按比例配料;金属钴、金属锰、助溶剂和水先后投入合成釜,在30℃-100℃、常压下反应6-9小时;反应后的产物经过管道送入脱杂通道,除去里面含有的金属杂质;反应后的产物脱杂后通过管道进入沉降池,自然沉降至少1小时;沉降后可得到钴锰含量摩尔比为4.6-11的钴锰二元液体催化剂,进行灌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玉,未经张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52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