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测量的多业务网络性能综合因子评价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62843.3 | 申请日: | 2009-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0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 发明(设计)人: | 喻莉;李兆婧;白云;刘祖浩;刘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曹葆青 |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测量 业务 网络 性能 综合 因子 评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性能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测量的多业务网络性能综合因子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复杂度的日益提高,网络上的业务更加多样化,对业务服务质量(QoS)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网络管理开发者、运营商和网络使用者关注网络性能。而如何在网络性能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网络及网络协议的设计,亦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因此,如何评价多业务网络性能日益重要。
网络性能分析目前主要有模型法和测量法。模型法是指对要评价和分析的计算机网络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然后求出模型的性能指标,以便对系统进行评价。测量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测量设备或一定的测量程序可以直接从计算机网络测得各项性能指标或与之相关的度量,然后由它们经过一些运算求出相应的性能指标,准确性高。
目前,测量法普遍使用的是指标体系评价法。指标体系评价法就是用不同的指标对评估对象发展的多个方面分别予以反映。IETF和ITU-T都各自定义了一套性能指标,提出了定义性能指标的原则与总体框架。
但是现有的评价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1)在测量系统模型化方面做的工作比较少,缺乏宏体系结构模型;(2)普遍采用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虽然能从多个角度对事物进行评价,但不利于对事物的综合评估、统一比较,如甲、乙两网络的各项性能指标中,各有部分优于对方,如此,很难说甲乙两网络的性能孰优孰劣;(3)尤其对于多业务网络,同一网络在不同业务时表现出来的性能优劣不同,而多业务网络的在不同业务下的综合性能不易量化、比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测量的多业务网络性能综合因子评价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量化评价多业务网络的综合性能,也可比较不同多业务网络的综合性能优劣。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测量的多业务网络性能综合因子评价方法,其步骤
包括:
第1步 确定待评价的多业务网络所包含的业务类型,设业务类型总数为n,按照自定义的排序规则对各业务进行编号,业务类型的编号为j,确定对待评价的多业务网络中各业务进行评价的性能指标,设性能指标的总数为p;
第2步 利用数据采集工具进行不同业务下的相应数据采集,得到每个业务下的p个性能指标的测量值;定义测量值数据越大,代表其性能越好的性能指标为正指标,测量值数据越大,代表其性能越差的性能指标为负指标;按照自定义的排序规则对各性能指标进行编号,设各性能指标的编号为i;
第3步 对各性能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即在负指标的测量值前加上负号,使之为负值,正指标保持原值;
第4步 设xij0表示第j个业务的第i个性能指标的正向化处理后的测量值,将正向化处理后的指标值用矩阵表示为:
第5步 将矩阵中的各性能指标的测量值按照下式进行标准化变换:
xij表示第j个业务的第i个性能指标的进行数据标准化后的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28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通管的锻造反挤压工艺
- 下一篇:脉动、预真空超声波清洗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