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MOCVD系统的制作铟镓砷光电探测器芯片的渐变型锌扩散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62357.1 | 申请日: | 2009-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7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 发明(设计)人: | 吴瑞华;刘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1/18 | 分类号: | H01L31/18;C23C16/44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盛华 |
| 地址: | 430223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mocvd 系统 制作 铟镓砷 光电 探测器 芯片 渐变 扩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MOCVD系统制作铟镓砷光电探测器的渐变型锌扩散方法。
背景技术
InP基InGaAs PIN光电探测器被广泛应用于光纤通讯领域,作为通讯、CATV系统、光电技术中光接收核心元件,其应用空间非常巨大。InP/InGaAs PIN探测器外延材料主要采用MOCVD方法制备,且外延结构中不包含高浓度的P型掺杂,器件制作需要的P型InP或InGaAs欧姆接触层通过各种形式的Zn扩散完成,Zn扩散的传统方法有闭管扩散法和开管扩散法,样品在封闭或开放的石英舟内,以ZnAs、ZnP饱和蒸气为扩散源,两种方法的好处是扩散设备简单,但存在以下问题:由于ZnAs、ZnP不够稳定,使得P-InP的掺杂学杂相对较低,约在1.8E+17/cm3量级;InP与InGaAs形成的界面不够清晰,容易在InP与InGaAs界面交界处堆积太多的电荷粒子,过多的电荷积累也会造成多余杂质粒子的吸收,从而导致暗电流过大;工序复杂,工艺可控性程度差;P-InP载流子浓度过低,很难实现好的欧姆接触,对于制作高线性器件受到了很大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能使InP和InGaAs层均具有较高的载流子浓度,有良好界面,工艺重复性好,响应度高,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的基于MOCVD系统制作铟镓砷光电探测器的渐变型锌扩散方法。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方式为,基于MOCVD系统制作铟镓砷光电探测器的渐变型锌扩散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InP材料和InGaAs半导体晶片清洗干净,高纯氮气吹干,
2)扩散前将MOCVD反应室升温到150℃~200℃,降压至20torr,用循环氢气对腔内进行清洗,
3)将未形成PN结的InGaAs半导体晶片放置在低压MOCVD反应室石墨台上,再将反应室关上,
4)将MOCVD反应室压力设置在200mbar到300torr之间,进行高温扩散,采用AsH3或PH3作为催化反应气和保护气体,扩散源材料DMZn,采用氢气作为载气带入反应室,氢气流速为7ml/Min,扩散温度为490~600℃,扩散时间为10~35分钟,DMZn与PH3在扩散温度分解并发生有机化学反应形成磷化锌的化合物,反应式如下:
(CH3)2Zn+PH3→H3CZnPH2+CH4
H3CZnPH2→ZnPH+CH4
ZnPH→1/3(Zn3P2)+1/3(P)+H
扩散分二步进行,第一步在6分钟-23分钟内采用7SCCM流量的锌源对InP材料的扩散,第二步在7分钟-12分钟内采用8SCCM流量的锌源,进行InGaAs层材料扩散,此时锌源流量渐变加大,
5)扩散完毕后,关闭载气、扩散源材料气体和保护气体,将反应室降温并充入氮气,并将反应室升压;
6)将完成扩散的晶片从反应室中取出。
采用本发明的渐变扩散方法,能使InP和InGaAs层均具有较高的载流子浓度,有良好界面,具有较好均匀性、工艺重复性好,响应度高,控制精确、适于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扩散升温示意图,
图2为InGaAs材料在一定温度下,锌扩散浓度与扩散温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3为InP材料在一定温度下,锌扩散浓度与扩散温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4为InP材料在535℃时,扩散源材料DMZn流量和扩散浓度的关系曲线图
图5为InP材料在535℃时,扩散时间和扩散深度的关系曲线图,
图6为InGaAs材料在535℃时,扩散深度与扩散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图7为中断DEZn扩散源的通入对扩散深度的影响,
图8为未形成PN结的InP基Inp/InGaAs/InP PIN结构的探测器Wafer在扩散温度535℃,恒定流量,扩散时间为30Min,ECV(电化学电容-电压测量)测试得到的载流子纵向分布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23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芯片衬底结构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封装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