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鲵开口饵料规模化培养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2309.2 | 申请日: | 200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4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孟彦;孙海强;肖汉兵;顾辉清;杨焱清;杨新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浙江永强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18 | 分类号: | A23K1/18;A01K61/00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技经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志刚 |
地址: | 434000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鲵 开口 饵料 规模化 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水产养殖饵料领域,特别涉及到大鲵开口饵料规模化培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鲵是三亿年前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由鱼类演变而成的古老两栖动物,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名贵野生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营养保健作用。在大鲵的工厂化养殖中,大鲵幼苗的成活率是非常主要的,而大鲵幼苗的开口饵料是大鲵幼苗成活的重要因素。由于大鲵幼苗的开口饵料以摇蚊幼虫(红虫)为主,传统的方法是靠人工从水塘、沟渠中捕捞,因受环境的影响,产出量不大,不能适用于大鲵工厂化规模养殖的需求,因此开口饵料成为了制约大鲵幼苗成活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立满足蚊子产卵要求场所从而培养大量摇蚊幼虫(红虫)的大鲵开口饵料规模化培养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大鲵开口饵料规模化培养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1、修建一个深0.5米,面积约500平方米的水泥池作为昆虫类的产卵场所和养殖池,另建一个配套小水池,用于清洗从养殖水泥池内捞出的摇蚊幼虫(红虫)。
2、在用于蚊子产卵的水泥池底部铺上一层塑料纸,或将水池使用水泥砂浆硬化,在其上面堆5~10公分厚的土,然后将捂肥的猪粪按10~15公斤/平米的量铺在土上作为培养基,待3-5天后向水泥池内注水20-30厘米,让昆虫类在池内产卵,幼虫发育生长。
3、需要使用时,挖开堆粪,用40~60目筛捞出摇蚊幼虫(红虫),在水泥池内反复清洗捞出的红虫,将其冲洗干净。
4、清洗结束后,将摇蚊幼虫(红虫)放入注满清水的小水池中,放置10~18小时,使其排出体内的赃物,以免饲喂后引发大鲵幼苗发病。
大鲵开口饵料的培养在每年的6~10月份。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为:大鲵开口饵料规模化培养的方法利用简单的设施和材料,可以成功的批量培养大鲵开口饵料摇蚊幼虫(红虫),从而解决了在工厂化养殖大鲵过程中,繁殖大鲵幼苗量大,所需幼苗开口饵料量大的难题,为大鲵幼苗的成活提供了基本条件,保证了大鲵工厂化规模养殖的需要。该方法简单实用、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大鲵开口饵料规模化培养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1、修建一个深0.5米,面积约500平方米的水泥池作为昆虫类的产卵场所和养殖池,另外根据开口饵料的需求量修建一个配套小水池,用于清洗从养殖水泥池内捞出的摇蚊幼虫(红虫)。
2、在用于昆虫类产卵的水池底部铺上一层塑料纸,或用水泥砂浆将池底硬化,在其上面堆5~10公分厚的土,然后将捂肥的猪粪按10~15公斤/平米的量铺在土上,待3-5天后向水泥池内注水20-30厘米,让蚊子在池内产卵,幼虫(红虫)正常发育生长。
3、需要使用时,挖开堆粪使摇蚊幼虫(红虫)漂浮于水中,用40~60目筛捞出摇蚊幼虫(红虫),在水泥池内反复清洗捞出的红虫,将其冲洗干净。
4、清洗结束后,将摇蚊幼虫(红虫)放入配套注满清水的小水池中,放置10~18小时,使其排出体内的赃物,以免饲喂后引发大鲵幼苗发病。
大鲵开口饵料的培养在每年6~10月份。根据大鲵规模化养殖的量,可修建一个水泥池和配套的小水池,也可修建数个水泥池和数个配套的小水池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浙江永强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浙江永强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23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黑加仑果浆的泡沫干燥方法
- 下一篇:一种除草剂组合物及其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