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低温醇类清洁燃料油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1471.2 | 申请日: | 200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1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沈喜洲;池汝安;王继科;杨帅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武汉市艾普商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1/04 | 分类号: | C10L1/04;C10L1/10;C10L1/182;C10L1/185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清洁 燃料油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低温的液体燃料油,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以醇类和汽油组分油为主要原料,再辅以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调合而成的一种绿色环保型的醇类清洁燃料。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用车量和民用车量将迅速增长,我国成品油的需求日益增加,从1994年开始。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每年的进口量逐年增加,因此寻找替代燃料已提到重要的日程上来了。
在车用无铅汽油中加入10%乙醇后,乙醇与水完全互溶,与汽油部分互溶,因此在水、乙醇、汽油同时存在时,将形成三元体系。含10%变性燃料乙醇的车用乙醇汽油与普通汽油相比,其吸水性显著增加。试验结果表明,装有车用乙醇汽油的容器敞口放置48h后,其水含量将增加1倍如果环境温度降低将很快出现相分离。在一定环境温度和汽油组成条件下,水含量超过一定值时水相与油相分离。此时,水相在下,有大量乙醇和少量汽油;油相在上,有少量水和乙醇,当发生相分离时,水相中含有72%-80%的乙醇。导致车用乙醇汽油辛烷值下降而达不到规格要求,同时含汽油和乙醇的废水需专门处理才能排放。
针对乙醇汽油在寒冷地区使用可能会出现油水分离及不耐低温的情况,通常在醇类燃料里面采用醇、醚类等物质作为防冻剂,如中国专利CN200710045098采用异丙醇作为防冻剂及CN200410048043采用乙二醇甲醚作防冻添加剂、CN200510127506.X采用甲醇作为防冻剂,由于甲醇防冻剂有毒且醇醚类防冻剂易挥发,在使用中蒸发损失大,而需随时补充,本发明通过对现有的醇类燃料防冻剂合理改进,提出了一种生产耐低温醇类清洁燃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性能好耐低温的能替代汽油的醇类清洁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一种耐低温醇类清洁燃料油,包括10-30%的乙醇、65-86%的C4-C12汽油组份油和0.01—5%的甘油和/或甘油缩甲醛;所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
本发明还包括(重量百分比):
燃烧促进剂 0.5—1%
清净分散剂 0.03—0.08%
防腐抑制剂 0.05—0.1%
金属钝化剂 0.01—0.06%
抗氧剂 0.3—1%
油品稳定剂 0.1—0.5%
抗爆剂 0.2—0.5%
提高热值剂 0.5—1.0%
增溶剂 1.5—5%
抗乳化剂 0.5—1.0%
增塑剂 0.05—0.5%
所述燃烧促进剂为乙醇、丙酮和过氧化氢以体积比为1:1:1混合配制而成。
所述清洁分散剂为单丁二酰亚胺、聚烯烃丁二酰胺、聚醚胺的任意一种或其中的混合物。
所述防腐抑制剂为脂肪酸酯、亚硝酸二环己胺、异丙醇、二丁胺、甘油三乙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中的混合物。
所述金属钝化剂为N,N’一二亚水杨叉-1,2-乙二胺、N,N’一二亚水杨叉-1,2-丙二胺、N,N’一二亚水杨叉-1,2-环己二胺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中的混合物。
所述抗氧剂为2,6—二叔丁基对甲酚、对羟基二苯胺、2,6-二叔丁基酚的任意一种或其中的混合物。
所述油品稳定剂为异丁胺。
所述抗爆剂为甲基环二烯三羰基锰、苯胺、三乙代苯胺、二甲代苯胺的任意一种或其中的混合物。
所述提高热值剂为庚醇、异丙醚、十二烷、2,2,4—三甲基戊烷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中的混合物。
所述增溶剂为石油醚、邻二甲苯、丁酮、环己酮、乙酰丙酮、异丁酸乙酯、碳酸二乙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中的混合物。
所述乳化剂为所述乳化剂为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仲丁醇的任意一种或其中的混合物。
所述乳化剂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酸酯盐、脂肪酸酰替苯胺、烷基苯磺酸盐等和(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环氧乙烯烷基醚、聚环氧乙烯烷基醚、多元醇及醇胺等任意一种或其中的混合物。
所述增塑剂为油酸、二丁胺、甘油三乙酸酯、二甲酚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中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生产方法:按10-30wt%的乙醇、70-90wt%的C4-C12汽油组份油和0.01—5wt%的甘油和/或甘油缩甲醛的比例,在常温常压下,将汽油组份油、乙醇、及甘油和/或甘油缩甲醛,依次加到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即得所需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武汉市艾普商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工程大学;武汉市艾普商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14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