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漩流井封底时下沉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1072.6 | 申请日: | 2009-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5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莲;张桂军;谢铁成;蔡晓波;谢国斌;李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3/16 | 分类号: | E02D23/1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81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漩流 封底 时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漩流井施工(采用沉井施工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止漩流井封底时下沉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施工(采用沉井施工方法)过程中挖土至快到设计封底标高时,因基底土层分布不均匀和土质情况软硬不同,在清底过程中因井底持力层一部分进入全风化花岗岩层,一部分仍是粉质粘土层而进一步下沉,从而漩流井局部出现急速下沉,原任意两点高差170mm迅速扩展至350mm,超过漩流井施工规范要求,为防止漩流井任意两点高低差进一步扩大并稳定下沉速度,经过分析和研究,解决漩流井封底的主要办法是先阻止漩流井下沉,待漩流井稳定后进行纠偏和封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漩流井封底时下沉的方法,该方法能解决漩流井封底时下沉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防止漩流井封底时下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在漩流井挖至封底的底设计标高时,在井内钻4-20个灌注桩,4-20个灌注桩深度分别达到入岩条件;
2)、然后在4-20个灌注桩上浇筑简支梁,再从简支梁底部开始浇筑封底至封底的顶设计标高止。
4-20个灌注桩的承载力大于或等于井壁自重与摩阻力的差值,摩阻力为井壁与土层间的摩阻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在井内钻4-20个灌注桩,4-20个灌注桩深度达到入岩条件,通过在桩上浇筑简支梁的办法稳定整个漩流井下沉,通过预制简支梁将承受的荷载传递给井内桩,就可阻止漩流井下沉,这样操作起来方便,安全可靠,具有成本低的特点。该方法能解决漩流井封底时(持力层为软土层等承载力不够时)下沉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灌注桩的布置图;
图2是本发明的简支梁的布置图;
图3是图2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漩流井下降摩阻力计算简图;
图中:1-第一桩,2-第二桩,3-第三桩,4-第四桩,5-井壁,6-第一简支梁,7-第二简支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防止漩流井封底时下沉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在漩流井挖至封底的底设计标高时,在井内钻四个灌注桩(分别为第一桩1、第二桩2、第三桩3、第四桩4),四个灌注桩沿井壁5根据沉降速度及偏差情况布置(相互之间成90°),四个灌注桩深度分别达到入岩条件;
2)、四个灌注桩的承载力大于或等于井壁5的自重与摩阻力的差值,摩阻力为井壁与土层间的摩阻力;然后在四根灌注桩上浇筑简支梁(在第一桩1与第二桩2上浇筑第一简支梁6,第三桩3与第四桩4上浇筑第二简支梁7;简支梁也可采用井字结构);再从简支梁底部开始浇筑封底至封底的顶设计标高止[先在简支梁底部浇筑第一层(2m厚)砼,然后浇筑封底的顶设计标高止]。
灌注桩的个数可根据漩流井的大小确定。漩流井大时,采用的灌注桩的个数就多,如采用20个。
具体工程案例:
一、工程概况
漩流井为钢筋混凝土圆形构筑物,外径12.5m,壁厚750mm,漩流井刃脚底标高为17.5m,封底为2m厚C15砼,1m厚C30钢筋砼,外筒重1250吨,漩流井总重2500吨。因主厂房钢柱承台桩基、基础及屋面系统已施工完,施工时采取沉井和深井降水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挖土至-16.6m时因基底土层分布不均匀和土质情况软硬不同,井内清底时,漩流井局部出现急速下沉,原任意两点高差170mm迅速扩展至350mm,超过漩流井施工规范要求,为防止漩流井任意两点高低差进一步扩大并稳定下沉速度,采取在井壁及井底灌注水泥浆(约260t水泥)固化漩流井周围及井底土层,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清底过程中因井底持力层一部分进入全风化花岗岩层,一部分仍是粉质粘土层而进一步下沉,相对设计已超沉1.64m,经过分析和研究,解决漩流井封底的主要办法是先阻止漩流井下沉,待漩流井稳定后进行纠偏和封底。
二、地质情况简介:
1、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本工程设计±0.000相当于绝对高程15.0m左右,地下水初见水位标高8.46m~11.63m,混合水位标高为12.86m~14.33,水位变化幅度约0.5m,漩流井周围勘探点地下水位标高为14.43m~14.02。砂层稳定水位标高12.51~13.85m,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松散岩类的孔隙水及基岩中的裂际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粗砂,全风化花岗岩及强风化花岗岩中,施工时需做好场地排水工作。
2、岩土层结构及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10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