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球换热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60810.5 | 申请日: | 2009-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3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东海石化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19/04 | 分类号: | F28D19/04;F28F21/08 |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雷速 |
| 地址: | 4302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球换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油、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以及污水、污泥处理 等过程中的热交换体系,具体说是一种钢球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热交换体系中,如何最大程度地增大换热接触面积,减少 换热过程中的热能损耗,并与反应、冷却体系形成一个整体,实现能 源的流动、循环式利用,以达到高效、节能、环保的目地是世界各国 所研究探讨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高效、节能、环保为宗旨,且与热源、 冷却体系成为一个整体,易维护、成本低的钢球换热系统。
所述钢球换热系统,其特征是:该系统使用钢球作为传递热能的 介质,自带有钢球加热器与钢球换热器,所述钢球加热器与钢球换热 器分别与加热器钢球提升斗和换热器钢球提升斗结合,其中加热器钢 球提升斗的顶部通过加热器钢球添加装置与钢球加热器顶端的开口连 通,钢球加热器的底端经过热钢球出口与换热器钢球提升斗底部的开 口连通;换热器钢球提升斗的顶部通过换热器钢球添加装置与钢球换 热器顶端的开口连通,钢球换热器的底端经过钢球筛分器分别设有换 热物出口以及与加热器钢球提升斗底部开口连通的换热后钢球出口。
所述钢球加热器还外接有热源入口和热源出口。
所述钢球换热器设有换热物入口,内置有搅拌器。
所述加热器钢球提升斗和换热器钢球提升斗内设有钢球提升装 置。
所述换热器钢球添加装置设有钢球流速控制系统。
所述钢球加热器和钢球换热器内置有测温设备。
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以及污水、 污泥处理等过程中的热交换体系,适用于粘度较大的流体之间的热交 换。由于使用钢球与换热物直接接触,一方面省去了传递介质,使换 热器结构得到简化,成本得以降低,另一方面极大程度提高换热接触 面积,减少热量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并且能与反应器、冷凝器相 结合,利用反应器产生的热气体直接或者间接与钢球及反应物进行热 交换,形成流动式、循环式的热交换体系,达到高效、节能、环保的 目的。设备制造简单,钢球清洗、更换容易,易操作,投入产出率高。 利用反应或热交换的余热或反应产生的热废气的热能,达到资源的再 利用,并回收利用热废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节能、环保的目 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加热器钢球提升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热器钢球提升斗,2-换热器钢球提升斗,3-加热器 钢球添加装置,4-换热器钢球添加装置,5-热源入口,6-换热物入 口,7-热源出口,8-钢球加热器,9-钢球换热器,10-热钢球出口, 11-钢球筛分器,12-热钢球添加口,13-换热后钢球出口,14-换 热物出口,15-提升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图1、2中所示钢球换热 系统,其特征是:该系统使用钢球作为传递热能的介质,自带有钢球 加热器8与钢球换热器9,所述钢球加热器8与钢球换热器9分别与加 热器钢球提升斗1和换热器钢球提升斗2结合,其中加热器钢球提升 斗1的顶部通过加热器钢球添加装置3与钢球加热器8顶端的开口连 通,钢球加热器8的底端经过热钢球出口10与换热器钢球提升斗2底 部的开口连通;换热器钢球提升斗2的顶部通过换热器钢球添加装置4 与钢球换热器9顶端的开口连通,钢球换热器9的底端经过钢球筛分 器11分别设有换热物出口14以及与加热器钢球提升斗1底部开口连 通的换热后钢球出口13。所述钢球加热器8还外接有热源入口5和热 源出口7。所述钢球换热器9设有换热物入口6,内置有搅拌器。所述 加热器钢球提升斗1和换热器钢球提升斗2内设有钢球提升装置15。
所述换热器钢球添加装置4设有钢球流速控制系统。与钢球流速 控制系统配套,钢球加热器8和钢球换热器9内置有测温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东海石化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东海石化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08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制冷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酯类水解的双极膜电解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