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物理粒子流除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0805.4 | 申请日: | 200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4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献芳;龙万明;张业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绿沃环保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8 | 分类号: | C02F1/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1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物理 粒子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专利应用生物物理学中粒子对生物细胞的作用改变了微生物的基因和细胞结构而杀灭水中的藻类,它适用于湖泊、水库、内河、给水、工业循环冷却水、景观水等各类含藻水体的除藻净化工程。
二、背景技术
湖泊、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环境,中国湖泊富营养化,大量藻类繁殖、恶化水体,给经济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威胁,治理藻污染已是当务之急,工业循环水和其他水体的藻类对生产和生态地影响极大。
对水体除藻有多种方法,多用于供水系统其去除率也不高,目前主要的除藻方法有超声波除藻、黏土除藻、生物法除藻、高分子净水剂除藻、过滤法除藻、激光幅射除藻、变频脉冲电子除藻,以及电化学除藻等其中超声波除藻价格昂贵;黏土除藻不可避免沉降后再次泛起,来年藻华的复发和来自底泥的二次污染;高分子净化剂的残留体的存在,对人体健康会有一定的影响,生物除藻在实施过程中,沉水植物的创造往往要耗费巨大的代价,生物物理粒子除藻一次过流藻类灭活率达34%,5天培养后计数去除率达99.6%。
通过多年的实验证明,生物物理学中粒子流对藻类细胞的穿透及电子迁移引起生物细胞基因的变异而死亡。
这种方法所需能量很小,而且是直接作用的瞬时反应、效率高,运行成本低。
三、发明内容
本专利是利用新的理论生物物理学的知识用电场中的粒子流对藻类细胞的基因改变或细胞膜穿孔,使其细胞质流失而死亡。这种方法对水体灭藻的效率高,时间短能耗小处理量大,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具体实施
由一个内外涂有特殊金属涂层钛材圆环作阳极(4)和外圈阴极(3)及内圈阴极(5)组成双环的电极区通道(8、9)(内圈阴极的两端封闭)。内外阴极用导线连结。组成一个基本处理单元,由阳极接线柱(1)和阴极接线柱(6)穿过壳体(2)与外部电源相接。
五、附图说明
图1为处理基本单元结构图
1、阳极接线柱;2、壳体;3、外环阴极;4、双环阳极;5、内环阴极;
6、阴极接线柱;7、阴极连线;8、内环通道;9外环通道。
图2为灭藻释放器总图
1.变径接头;2、法兰;3、阳极接线柱;4外阴极管;5、内阴极管;
6、阳极连线;7、阳极管;8、密封垫圈;9、阴极接线柱。
图3为循环水体除藻装置图
1、水泵;2、灭藻离子释放器;3、电源;4、过滤装置。
图4为浅水域除藻装置图
1、灭藻离子释放器;2、漂浮体;3、连接固定杆;4电源。
图5为移动式水域除藻装置图
1.航行船体;2、灭藻离子释放器;3、连接固定杆;4、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绿沃环保技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绿沃环保技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08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遥控玩具飞行产品
- 下一篇:肘关节牵引训练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