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高压直流电流互感器的校准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0509.4 | 申请日: | 2009-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3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前;刘浩;王海燕;吴良科;胡浩亮;汤珺;李鹤;李登云;冯晶;罗艳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5/00 | 分类号: | G01R3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必武;周 瑾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直流 电流 互感器 校准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高压直流电流互感器的校准试验装置,属于对电力设备的 校准、检定与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直流电流互感器为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提供控制与保护信号,是直流输电系 统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一次设备,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校准手段,特别是投入运 行后的现场校准。此外,直流电流互感器均兼有测量直流电流和谐波电流等功能, 对其进行的校准应是多种测量性能的全面考察,而现有的实验室校准试验装置均 只能单独校准直流或谐波,不能反映互感器在输电线路中的真实运行工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高压直流电流互感器的校准试验装置,它作为一个校准 测量系统,可同时对直流电流互感器测量直流和谐波的准确度进行校准试验,填 补这一领域的空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特高压直流电流互感器的校准试验装置,其特征 在于:包括交直流程控电源、校准传感器和数据处理与控制装置,校准传感器包 含零磁通传感器和宽频电流传感器两个传感头,数据处理与控制装置包括信号处 理单元、误差测量计算单元和系统控制单元;交直流程控电源产生的试验电流依 次接入校准传感器和被校直流电流互感器;被校直流电流互感器的输出信号传至 信号处理单元,校准传感器中的标准测量结果传至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 和误差测量与计算单元连接,系统控制单元与交直流程控电源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为直流电流互感器的校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 法,可对直流电流互感器多方面的测量性能进行全面考察,为直流输电系统的稳 定运行提供保障,为直流电流互感器故障诊断及检修提供依据,填补这一领域的 空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工作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特高压直流电流互感器的校准试验装置做 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中的标记:1-交直流程控电源、2-校准传感器、3-零磁通传感器、4- 宽频电流传感器、5-被校直流电流互感器、6-数据处理与控制装置、7-信号 处理单元、8-误差测量计算单元、9-系统控制单元。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交直流程控电源1、校准传感器2和数据处 理与控制装置6,校准传感器2包含零磁通传感器3和宽频电流传感器4两个传 感头,数据处理与控制装置6包括信号处理单元7、误差测量计算单元8和系统 控制单元9;交直流程控电源1产生的试验电流依次接入校准传感器2和被校直 流电流互感器5;被校直流电流互感器5的输出信号传至信号处理单元7,校准 传感器2中的标准测量结果传至信号处理单元7,信号处理单元7和误差测量与 计算单元8连接,系统控制单元9与交直流程控电源1连接提供控制信号。
其中的交直流程控电源1可产生与特高压直流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等量值 的直流电流,同时可产生与直流互感器测量要求相应的幅值和频率的谐波电流; 校准传感器2可分别对直流电流互感器测量直流及谐波电流的准确度进行校准, 其中的零磁通传感器3的准确度等级达到0.01级,满足计量检定的要求;数据 处理与控制装置6采用测差法测量被校直流电流互感器5的误差,并有多种数据 处理和信号变换能力,可满足多种形式的直流电流互感器(如光电式,零磁通式) 不同的输出信号形式。
具体实施时,交直流程控电源1同时产生校准所需的直流及谐波电流,直流 电流的大小与谐波电流的幅值频率由系统控制单元9控制;试验电流通过试验母 线依次接入校准传感器2和被校直流电流互感器5。被校直流电流互感器5可能 为多种形式(如光电式,零磁通式),其输出信号传至信号处理单元7。校准传 感器2包含两个传感头,其中零磁通传感器3测量试验电流中的直流成分,宽频 电流传感器4测量试验电流中的交流谐波成分,标准测量结果传至信号处理单元 7进行数据处理与信号变换,转换为与被校直流电流互感器5输出信号相匹配的 形式。标准信号与被校信号在误差测量与计算单元8中通过测差法得出被校互感 器的测量准确度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05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投影灯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矩形薄壁管材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