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种形貌硫掺杂纳米ZnO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0317.3 | 申请日: | 2009-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8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峰;刘艳华;赵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82B3/00 | 分类号: | B82B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树明 |
地址: | 610031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种 形貌 掺杂 纳米 zno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掺杂纳米ZnO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ZnO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中结构最为丰富的一种材料,包括纳米线、纳米 棒、纳米带、纳米管、纳米环、纳米弓、纳米花、纳米弹簧、纳米钉等。ZnO既 是半导体材料又是压电材料,ZnO纳米材料又出现了量子限域效应、宏观量子隧 道效应、小尺寸效应等新性质。这使得纳米ZnO比普通ZnO材料具有无法比拟 的特殊性能和新用途,在纳米电子、纳米光电子、生物医药、气敏传感器等领 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ZnO作为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掺杂可改变其禁带的能级结构,从 而改变电磁性能和光学性质,各种金属或非金属掺杂的ZnO纳米材料已被合成。 如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出的硫掺杂的ZnO纳米线,当S取代ZnO中O 的位置,将会在导带底充满由杂质引入的过量载流子,导致近带边发射的蓝移, 即使所谓的Burstein-Mass效应,同时硫的波尔离子半径大于氧,使能带变宽, 导致光学性质发生变化,如紫外带边发射蓝移等;同时硫掺杂的纳米ZnO有助 于制备p型ZnO,可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气敏传感器、ZnO脱硫剂等。
现有制备硫掺杂ZnO的主要方法及其硫源和制得物的形貌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见,掺杂的硫源为硫化铁、硫化锌、硫单质以及硫的有机物—— 硫脲。掺杂方法多为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耗能,成本高,所用设备较为复杂; 只有化学溶液法是在低温条件下进行,但它是用锌粉在硅底上用气相法制备好 ZnO棒状阵列后,在硫脲的水溶液体系中再利用硫脲将部分ZnO转换形成硫掺杂, 其制备过程复杂,需要二步才能完成,并且ZnO棒状阵列的制备仍然是在高温 条件下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03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