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烯酸酯合成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0109.3 | 申请日: | 2009-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9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钢;孙萍;刘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德美精英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1/52 | 分类号: | D06P1/52;C08F220/06;C08F220/36;C08F2/32;C07C219/08;C07C2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430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烯酸酯 合成 增稠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丙烯酸酯合成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纺织印花时,由增稠剂、水、粘合剂和涂料组成的涂料印花色浆,或者由增稠剂、水、染料组成的染料印花色浆,在印花机刮刀的作用下,对其产生剪切力,使印花色浆的粘度在瞬间大幅度降低,通过网版后印制在织物上,当剪切力消失时,又恢复至原来的高粘度,使织物印花轮廓清晰。这种随剪切力大小的变化而发生的粘度变化,主要是靠增稠剂来实现的。
增稠剂在印花工艺中,除了要求较高的增稠能力,耐电解质能力,以减少用量,降低成本,减少对印制物手感的影响外;还要求其增稠的体系具有较高的抱水性,抱水性是指增稠剂增稠后的浆料被印制到织物上后、不因织物的毛细管效应及表面电解质的作用等而向周围扩散、保持原有花纹轮廓清晰度的能力。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增稠剂在增稠能力,耐电解质能力,抱水性等综合能力上,与国外的产品:如汽巴PTF,ARCOPRINT PT-RV,法国FLOPRINT TA-160有一定差距,而汽巴PTF,ARCOPRINT PT-RV,法国FLOPRINT TA-160这些产品在国内外的高端市场上占据了很大比例。
《纺织科技进展》于2004年公开了一篇题为“环保型耐电解质涂料印花增稠剂的开发”的报道。该报道采用a-羟基丙烯酸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反应合成了一种水溶性分散稳定剂,将该分散稳定剂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 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等单体在水和200#溶剂油的混合溶剂中通过反相乳液共聚合成了一种环保型、抗渗化、耐电解质的涂料印花增稠剂SCZC-3。对影响增稠剂增稠性能、抗渗化性能、耐电解质性能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然而,该涂料印花增稠剂在增稠能力方面不如国外同类产品。
《印染》于2006年公开了一篇题为“增稠剂PTE-1”的报道。该报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据丙烯酸类涂料印花增稠剂。研究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水相PH值、聚合温度和诱导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得出的最佳聚合条件。试验表明,增稠剂PTE-1性能优异,可降低成本20%~30%。但该产品在耐电解质能力,抱水性方面与国外产品有一定差距。
《化学与粘合》于2001年公开了一篇题为“增稠剂的辐射聚合制备及性能研究”的报道。该报道用60Cor射线引发丙烯酸铵等单体反相乳液聚合制备涂料印花合成增稠剂,确定了对增稠剂增稠能力的影响,并将合成增稠剂A与AlcoprintPTF进行了性能试验对比,试验表明合成增稠剂A基本达到PTF水平。该涂料印花合成增稠剂基本达到PTF水平,但仍略有差距。
丙烯酸酯涂料印花增稠剂合成工艺的研究/邓洪《染料与染色》于2006年公开了一篇题为“丙烯酸酯涂料印花增稠剂合成工艺的研究”的报道。该报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以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十六醇为主要原料,合成出聚丙烯酸酯涂料印花增稠剂,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及对产品性能进行了测试。其增稠能力与PTF相当,适用于平网、圆网、台板印花,价格远低于PTF。然而,该产品抱水性不如PT-RV。
从上述文献报道来看,国内的增稠剂与国外产品在综合性能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丙烯酸酯合成增稠剂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高增稠能力、强耐电解质能力和良好的抱水性特点的丙烯酸酯合成增稠剂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丙烯酸酯合成增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中的各个组份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丙烯酸 120-160份;
丙烯酰胺 10-30份;
25%氨水 150-300份;
功能单体 10-30份;
EDTA 2-8份;
去离子水 150-300份;
无味煤油 20-140份;
3#白油 20-140份;
邻苯二甲酸二丙烯酯 0.2-1.2份;
过硫酸铵 0.2-1.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德美精英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德美精英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01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