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擦力实验仪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60029.8 | 申请日: | 2009-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8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林义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义艳 |
| 主分类号: | G09B23/10 | 分类号: | G09B23/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8200 四川省德阳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摩擦力 实验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教学仪器,特别是用于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及有怎样关系的摩擦力实验仪。
背景技术
摩擦力实验为初中物理的重点实验,各版本的课本实验方案大致如下:
1、将物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手拿着弹簧秤通过绳线水平拉动物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秤读数,测出物块重力,并将数据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在长方体上不断加上重力已知的砝码,重复上面实验。可研究出在表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间的关系。
2、将物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手拿着弹簧秤通过绳线水平拉动物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秤读数。更换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或将上下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上下反转放置,重复实验,记录弹簧称示数。可研究在压力相同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间的关系。
上述实验方案原理简单,学生易于理解,但在实践操作中,要想用手拿着弹簧称作匀速运动,那是痴心妄想,弹簧称示数在时大时小的时刻变动中,难于读数。教师在操作前需多次尝试,反复练习,才能使弹簧称示数的变动值控制在适当范围(差值通常为10%-30%)以内,勉强做完实验,学生操作就更是难上加难。
于是激发了教师的改进,其中较成功并得到推广的实验方案为:将原来“木板不动,弹簧称拉动物块”的课本方案,改为“弹簧称不动、用手拉动底部木板作相对运动”,优点是匀速的近似度、及操作的方便性略有提高,但带来了思维上的更大障碍,教师需设法让学生理解运动的相对性,人为制造了教学难点,不少教师在权衡利弊后仍选用原课本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原理简单、学生易懂、操作方便、近似匀速的摩擦力实验仪。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擦力实验仪,包含底板、放置在底板上的物块、以及通过绳线与该物块连接的弹簧称,所述弹簧称包含螺旋状弹簧、及中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块中部开有容纳水平杆穿过的直洞,该直洞大小以物块在运动过程中其直洞内壁不接触到水平杆为宜;所述外壳径向的两侧均开有洞口,外壳及弹簧被穿过该洞口及穿过弹簧内腔的上述水平杆悬挂起来,外壳通过绕在滑轮上的绳线与悬挂的重物桶相连。
采用上述结构后,可在重物桶内酌量添加颗粒状重物(如细沙等),使得重物桶能通过绳线、弹簧称拉动物块作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在运动中读出弹簧称示数,从而测得摩擦力的大小值。更换物块下方的底板,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减放置在物块上的加压块,以改变物块对接触面的压力,多次实验,可研究出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及有怎样关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验原理与课本方案相同、原理简单、学生易懂、操作方便、物块运动接近匀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水平杆,2.立柱,3.底座,4.物块,5.直洞,6.加压块,71.第一绳线,72.第二绳线,81.第一挂钩,82.第二挂钩,9.洞口,10.指针,11.面板,12.面板槽,13.外壳,14.滑轮,15.重物桶,16.颗粒重物,17.重物,18.底板(可更换,相当于本文背景技术部分课本实验中的木板,但因不局限于木板,故更名为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底板18上放置有物块4,物块4中部开有容纳水平杆1穿过的直洞5,该直洞5的内径应明显大于水平杆1的外径,以使物块4在沿水平杆1的径向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运动时,物块1的直洞5内壁不会与水平杆1接触,目的是排除物块4与水平杆之间的摩擦力干扰。
物块4经第一绳线71与弹簧秤相连,弹簧称包含螺旋状的弹簧、与弹簧相连的指针、位于弹簧外部的中空外壳13、插接在外壳13外部的面板11构成。外壳13的径向两侧开有容纳水平杆1穿过的洞口9,外壳及弹簧被穿过该洞口9及穿过弹簧内腔的水平杆1悬挂起来。水平杆的表面应当光滑,洞口9的内径、以及弹簧内腔的内径均应大于水平杆1的外径,以使外壳13及其内的弹簧能沿水平杆自由滑动。外壳13上设有面板槽12,面板槽12用于插接指示力的大小值的面板11,面板槽12的长度大于面板11的宽度,以左右调节面板11在面板槽12中的位置,使弹簧称指针在实验前指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义艳,未经林义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00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