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钴结壳剥离铲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59858.4 | 申请日: | 2009-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0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徐中全;徐洋;徐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中全;徐洋;徐海 | 
| 主分类号: | E21C27/30 | 分类号: | E21C27/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213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钴结壳 剥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底采矿机械
背景技术 富钴结壳(Cobalt-rich ferrmanganese crusts)是继锰结核之后被人类发现的又一深海矿产资源,广泛分布于各大洋盆地的海山斜坡或平顶海山顶部。据估计,海底有635万k m2被钴结壳覆盖,可产出10亿t钴矿,钴结壳形成于400~4000m的海底。陆地上钴矿含钴量一般低于0.1%,而海底钴结壳中钴的含量可达1%以上。钴结壳中的钴、锰、镍用于钢铁生产,以增强其硬度、强度及抗腐蚀性。26%的钴用于生产航天领域的超级合金,钴、锰、镍还用于高科技产业,如生产太阳能电池、超导体、高级激光系统及切削刀具等,发达国家对钴等战略金属的需求量很大。1981年德国克劳斯塔尔-笔菲尔斯工业大学的皮特.哈尔巴赫率领“德国中太平洋一号”巡航船,对夏威夷南部进行了第一次系统调查。此次巡航使用了大型挖掘机、地震剖面测量及深海摄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调查结果表明,富钴结壳富含钴、铁、锌、钛、磷、铅、铂等元素。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钴消耗国,钴消耗量约占全球的35%,但是美国内基本没有生产,主要依靠进口。美国对富钴结壳的研究步伐,随着1983年里根总统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而加快。据统计,仅美国专属经济区内就拥有3亿余吨钴结壳,其中含有270万t钴、150万t镍、7400万t锰。同时,美国在钴结壳的切削特性、切削方法及采矿车方案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钴结壳的强度和中等硬度的煤相当,易于切割开采。美国DTC公司在大量试验和资料整理基础上得出:钴结壳及其基岩最佳的破碎方法应为螺旋滚筒截齿切削。1995年John.E.Halkyard在“海洋工程及其环境”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开采钴结壳的采矿车设计和有关技术问题,认为最佳的钴结壳开采方案,应是包括由海底履带式采矿车、水力管道提矿运输系统和水面采矿船构成的采矿系统。1985年日本将开采锰结核的连续绳斗法(CLB)用于开采钴结壳,试验海域在夏威夷群岛东南部,水深3300~3900m。(CLB)聚丙烯缆绳直径85mm,全长13000m,每隔50m挂一个网状桶斗,桶斗尺寸为长1.4m,宽0.8m,高0.4m。连续开采4h,共采出4t钴壳,每斗平均25Kg。以上方法都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所以全球至今都未进行钴结壳的商业开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在采矿船上用卷扬机钢丝绳牵引,采矿幅度在10~20m范围内可调,采矿速度大于200t/铲,漏采率小于5%的钴结壳剥离铲。避免了海底自行式履带采矿车、水力管道提矿运输系统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从而使钴结壳矿的开采真正具有商业价值。
我国对钴结壳的调查起步较晚,1987年“海洋4号”科学考察船首次采获钴结壳矿样品。1997~1998年“大洋1号”和“海洋4号”两艘科考船,在对我国圈定的锰结核矿区进行勘探的同时,对中太平洋的钴结壳进行了初步勘察,并从海底拖出了3t钴结壳样品。1999年我国获得了在东太平洋中部克拉里昂-克林帕顿海域,一块面积为7.5万k m2的国际海底矿区的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并初步圈定出部分钴结壳的申请候选区。从勘探采样方法和对海底海山的调查发现:钴结壳一般形成于400~4000m的水下,赋存于海山山脊,钴结壳本身的强度和中等硬度的煤相当,钴结壳的厚度在100~200mm之间,与基岩的附着力不大,易于剥离开采。有了以上对钴结壳矿赋存条件的充分认识,才能使本发明周全无误,更好的应用于生产实践之中。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1是钴结壳剥离铲升降状态的主视图。它由椼架式主梁1、铲斗2、铲齿3、齿靴4、前限位板5、后限位板6、前牵引结7、后牵引结8等组成。
椼架式主梁1由无缝钢管焊接而成,梁的跨度≤20m,梁主杆、腹杆、斜拉杆等均采用碳素结构钢,主杆的两端焊上球形封头,所有焊缝应在60Mpa外压力作用下,海水不渗漏进入钢管内部。这样椼架式主梁有足够的抵抗矩,又使主梁在海水中产生一定的浮力,降低提升时的电力消耗。
铲斗2的圆环板用耐腐蚀钢铸造而成,包角≥240°,圆环板内弧半径≤2m,若干块圆环板用几根无缝钢管穿联焊成一半圆桶状,在铲斗内侧用扁钢焊成栅格,泥沙可以用栅格孔中滤除去。
铲齿3用耐磨钢制成,顺着进矿方向每二片铲齿之间留有间隙。钴结壳剥离铲在工作状态(附图2所示,剥离铲向左运动)时,铲齿上沿线与被剥离的地表面有一夹角,此上沿线逐渐倾斜至半圆桶状铲斗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中全;徐洋;徐海,未经徐中全;徐洋;徐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98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感应垃圾桶桶头
 - 下一篇:粉料罐满仓保护装置及粉料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