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气化铁路AT供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9621.6 | 申请日: | 200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0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群湛;贺建闽;周福林;解绍锋;易东;郭锴;刘炜;陈民武;吴松荣;吴命利;宫衍圣;魏宏伟;黄足平;寇宗乾;杨振龙;周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M3/00 | 分类号: | B60M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树明 |
地址: | 610031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气化铁路 at 供电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化铁路的牵引供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化铁路的AT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牵引供电系统是一种特殊的单相供电方式,目前世界上使用的牵引供电方式主要有直接供电方式和AT供电方式。传统直接供电方式供电距离短、防通信干扰能力弱,已不能适应高速、重载铁路的发展要求。AT供电方式供电距离长、传输功率大、抗通信干扰能力强,是高速、重载铁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使用的AT供电方式主要有日本AT供电模式和法国AT供电模式。
一、日本AT供电模式
日本AT供电模式的结构:日本模式为55kVAT供电系统,如图1所示,牵引变电所的牵引变压器次边输出55kV电压,牵引变电所SS出口带自耦变压器ATS01和ATS02。牵引变压器次边一个端口Q2与出口自耦变压器ATS01、ATS02的a端相连,牵引变压器次边另一端口Q1与出口自耦变压器ATS01、ATS02的b端相连。沿线布置的其他自耦变压器(如图1中的ATS1、ATS2、ATS3、ATS4)的a端与接触网接触线T连接,这些变压器的中点o与钢轨R连接,b端与接触网负馈线F连接。
日本AT供电模式的工作原理:
1)列车运行在牵引变电所出口的第一个AT段
以列车运行在第一个AT段(图1中的ATS01-ATS3)为例,说明该供电模式的工作原理。列车电流的传输路径的如图1所示,列车总电流为i,其中k为列车电流在钢轨R两侧的分配系数,该系数与列车位置有关,其值在0-1之间变化,当列车位于自耦变压器ATS01时,k接近0,列车远离自耦变压器ATS01,逐渐向自耦变压器ATS 3靠近时,k逐渐增加到1;由于列车位置的变化,自耦变压器ATS01到自耦变压器ATS3之间的接触线T电流、钢轨R电流、负馈线F电流是变化的,其电流取值范围分别为0-i、0-i、0-i;牵引变压器SS出口到接触线T之间的电流、牵引变压器SS出口到负馈线F之间的电流始终为列车电流i的一半即0.5i,该电流也等于牵引变压器SS次边绕组流过的电流,决定了牵引变压器SS的次边绕组容量,牵引变压器SS次边绕组容量(55kV×0.5i)等于负荷容量(27.5kV×i)。
2)列车运行在第一个AT段之外的AT段
以列车运行在图1中牵引变电所左侧供电臂的ATS1-ATS2段为例,说明列车运行在第一个AT段之外的原理。列车总电流为i,其中k为列车电流在钢轨R两侧的分配系数,其值在0-1之间变化,当列车位于自耦变压器ATS1时,k接近1,列车远离自耦变压器ATS1,逐渐向自耦变压器ATS2靠近时,k逐渐减小到0。由于列车位置的变化,自耦变压器ATS1到自耦变压器ATS2之间的接触线T电流、钢轨R电流、负馈线F电流是变化的,其电流取值范围分别为0-i、0-i、0-i;ATS2到ATS02之间的接触线T电流、负馈线F电流、牵引变压器SS出口到接触线T之间的电流、牵引变压器SS出口到负馈线F之间的电流始终为列车电流i的一半0.5i。
日本AT供电模式的优点是:1)牵引变压器的次边绕组容量等于负荷容量,与列车位置的变化无关;2)列车在第一个AT段之外运行时,第一个AT段的接触线线路和负馈线线路最大容量均为负荷容量的一半。但其不足是:牵引变压器出口带有自耦变压器,投资较大。
二、法国AT供电模式
法国AT供电模式结构如图2所示。为2×27.5kV AT供电方式,牵引变压器SS中间抽头,每相输出3个端口,分别为Q1、Q2、Q3,端口Q1和Q2之间的电压为27.5kV,端口Q2和Q3之间的电压为27.5kV,钢轨通过N线连接到牵引变压器中间抽头端口Q2,端口Q1连接到负馈线F,端口Q3连接到接触线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96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