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药渣制备腐植酸鱼、兽药制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8670.8 | 申请日: | 2009-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4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宋艳;曹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艳 |
主分类号: | C02F1/58 | 分类号: | C02F1/58;C02F1/52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江晓萍 |
地址: | 610100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渣 制备 腐植酸鱼 兽药 制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制备鱼、兽药制剂的方法有关,特别与中药渣制备腐植酸鱼、兽药制剂的方法有关。
背景技术:
目前中药渣的处理是采用埋人地下的方法,占地且污染水质,而中药渣中有丰富的腐植酸基质资源,埋入地下,也很可惜。
已有的鱼药中的腐植酸是从表层煤或沼泽泥中提取,煤资源枯竭,而由于湿地保护政策,也不准从沼泽泥中提取腐植酸。
90年代探讨从秸杆、树叶中提取鱼、药腐植酸,首先是将秸杆、树叶破碎、蒸煮、使其纤维化,工艺复杂,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腐植酸含量高、变废为宝的中药渣制备腐植酸鱼、兽中药制剂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本发明制备腐植酸鱼、兽药制剂的方法,该方法是将经水煎煮的中药渣降温到38℃以下,按每吨中药渣加入3~10Kg的复合有益微生物菌计算在中药渣中加入复合有益微生物菌,混合,再按每吨中药渣加入3~80Kg尿源计算在混合有复合有益微生物菌的中药渣中加入尿源,混合均匀后密闭10~40天,使其外部温度保持在15~38℃间,待腐熟后,将腐熟后的混合中药渣放入碱性复合液中,取出上清液,浓缩,干燥,制得腐植酸含量≥50%的成品。
上述的复合有益微生物菌按重量百分比由如下组分组成:
酵母菌 10~20,
乳酸菌 5~20,
醋酸菌 5~20,
光合菌 5~20,
枯草芽孢杆菌 5~20,
白腐菌 10~30。
上述的复合有益微生物菌应是经省级以上卫生防疫站的安全检测合格的。
上述的氮源为碳酸胺、尿素、已发酵腐熟的仔鸡粪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的碱性复合液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或氢氧化胺与磷酸氢二钠及水的复合液。
上述的混合中药渣密闭时间冬季为30~40天,春、秋季分别为15~25天,夏季为10~20天。
上述的方法中将腐熟后的混合中药渣放人碱性复合液中浸泡、搅拌12~48小时,取出上清液。
上述的方法中将腐熟后的混合中药渣放人碱性复合液中经微波和/或超声波处理15~60分钟,取出上清液,制得的成品中黄腐酸含量≥60%。
本发明方法中的中药渣在煎熬过程中已粉碎,纤维已软化,故而大大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经过本发明方法生产出的鱼、兽药制剂中的腐植酸含量≥50%。经过大量试验,证明将本发明方法生产的鱼、兽药腐植酸制剂用于养植鱼,1小时内可将重金属絮凝沉淀,将硫化氢、农药残留物及有机磷类:如P2(SO4)3络合,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鱼类的侵害,人食鱼后有益于人体健康。本发明方法生产的鱼、兽药腐植酸制剂对有益维生物生长(如藻类维生物)有促进作用。
本发明制作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腐植酸含量高,变废为宝,利于人体健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麦冬经水煎煮后出炉的新鲜中药渣(含水量50%以上)自然降温到35℃左右,按每吨中药渣加入5Kg的复合有益微生物菌计算在中药渣中加入经四川省卫生防疫站的安全检测合格的复合有益微生物菌,混合,再按每吨药渣加入50Kg 发酵腐熟的仔鸡粪(或碳酸胺/或尿素)计算在混合有复合有益微生物菌的药渣中加入已发酵腐熟的仔鸡粪(或碳酸胺/或尿素),混合均匀后装入塑料编织袋中,堆集存放密闭10~40天,使其外部温度保持在15~38℃间,待腐熟后,将腐熟后的混合中药渣倾出于水泥地或塑料简易池中在碱性复合液中浸泡12~48小时,反复搅拌,取出上清液,浓缩,喷雾干燥,制得腐植酸含量≥50%的成品。
上述的复合有益微生物菌按重量百分比由如下组分组成:
酵母菌 20,
乳酸菌 15,
醋酸菌 15,
光合菌 10,
枯草芽孢杆菌 10,
白腐菌 30。
碱性复合液是重量为碱性复合液总重量的2%的氢氧化钠与0.1N磷酸氢二钠和水的复合液。
混合中药渣密闭时间冬季为30~40天,春、秋为15~25天,夏季为10~20天。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艳,未经宋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86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