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石炉电极自动控制系统电极箝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8438.4 | 申请日: | 200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2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崔存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晋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7/148 | 分类号: | H05B7/14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辉轮;熊晓果 |
地址: | 610041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石 电极 自动控制系统 箝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极升降自动控制方法,尤其是一种电石炉电极升降自动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石炉,属矿热炉系列的一种,冶炼的产品是电石,它冶炼的核心理论是:通过电离空气形成定向高温离子流-电弧,将电能转换成热能,为还原反应提供足够高的温度场。
电弧的状态取决于电极端头和放电体的距离、放电体的导电性、电压以及电极周围的温度和炉料介质的电阻特性。在冶炼过程中,随着炉底熔池液面(或渣面)的不断升高,炉料经常性下榻,电机端头因烧损而上移以及熔池导电性的变化,需要适时调整电极的实际位置,以保持炉内电弧功率始终能够处于最佳状态,同时还要能够保持三相电极电弧的弧长基本相同,以维持三相电极释放相同的电弧功率,保持相同大小的还原反应区域,同时使供电系统能够达到的较高的电效率,达此目的的关键之一就是电极升降自动控制系统要能够对电极端头的位置进行精确测量判断,然后,才能依据电极端头位置的高低,进而适时调整电极位置,维持电弧功率的主回路系统的双高效。
国内曾经引进过国外成套大型电石炉设备,该技术给每条电极加装了位移传感器,用来测量记录电极的具体位移大小和位置高低。该技术要求定时对电极位置进行清零处理。因为电石炉内的复杂性,每相电极的电弧功率大小取决于电极端头和另一端放电体的相对距离大小,所以,仅仅靠位移传感器测量电极的位置是难以取得控制三相电极电弧功率平衡的目的的。所以,国内有少量安装了位移传感器的电石炉自动控制系统基本上效果不佳,基本又回归到人工手动控制状态。
冷态矿石不导电,熔融态混合体是良导电体,这一特点决定了电石炉电极升降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和难点,也是众多从事矿热炉自动化控制的先行者们至今仍未成功的原因所在。到目前为止,国内现有矿热炉电极升降普遍为人工手动控制,当电流大于规定值时,提升电极,当电流小于规定值时,下降电极,个别用PLC控制的方法也是基于和人工控制相同的方法,其主要缺点是人工操作的随意性大、劳动强度大、三相功率不平衡、电耗高、产量低、矿石回收率低。
中国专利ZL200610035949.0公开了一种矿热炉电极升降自动控制的方法,该方法提供了一种能够稳定电极的方法。但是,没有涉及到将电石炉自动控制系统电极位置自动控制在平衡位置附近给定的区域范围内(即电极箝位)的有关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精确控制电石炉三相电极端头和放电体之间相对位置的方法,可以控制三相电极电弧功率长度和平衡、降低冶炼电耗、提高生产率并提高矿石回收率的电石炉电极升降自动控制系统箝位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石炉电极自动控制系统电极箝位的方法,首先依据各个电极电流的变化率大小,计算电极和放电体之间的距离大小,当三相电极的电流变化率大小相同时,对电极的位置数据进行清零处理;同时,计算机对电极运动的位移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电极是否需要箝位处理:
设A电极位移变量为HHA,B电极位移变量为HHB,C电极位移变量为HHC,位置偏差允许值为AEDISTANCE,
电极位置清零,即HHA=0,HHB=0,HHC=0;
当电极升降时,计算|HHA-HHB|≤AEDISTANCE (1-1)
|HHB-HHC|≤AEDISTANCE (1-2)
|HHA-HHC|≤AEDISTANCE (1-3)
是否满足,当式(1-1)、(1-2)和(1-3)全部满足时,三相电极都可以自由升、降;
当其中任何一式不满足时,则对该式涉及的两个电极位移变量大小进行判断,然后仅对位移变量较大的电极进行箝位处理,未进行箝位的电极仍可以自由升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晋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晋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84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光纤耦合激光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