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式建筑板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8281.5 | 申请日: | 2009-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6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和麟;何泉;陈滔;毛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和麟 |
主分类号: | E04C2/34 | 分类号: | E04C2/34;E04C2/38;E04B2/56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冯忠亮 |
地址: | 610041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建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建筑材料有关,尤其与构成墙体,地板和顶板的建筑模块有关。
背景技术:
已有的建筑物的墙体、地板和顶板由木板或竹板固定在框架上制成。耗费材料多,重量大,强度差,隔音、保温效果差,抗冲击性能差。安装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省资源,减少污染,结构强度高,整体质量轻,保温、隔音效果好,防潮、防腐,可工业化生产,组装效率高的组合式建筑板。
本发明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组合式建筑板,由若干空腹模块1并列组成,空腹模块1的下板3和上板2分别有可嵌合的凹槽4和凸条5;或者空腹模块1的上板2为平板,下板3有凹槽4;或者空腹模块1的下板3为平板,上板2有凸条5;空腹模块1的左板6和右板7分别与上板和下板粘结构成空腹8;第一空腹模块的上板上的凸条5与第二空腹模块的下板上的凹槽4相嵌合;。
上板有第二凸条10,下板有第二凹槽11与左、右板上的凹槽嵌合。
左板和右板的外露面上粘合有第五面板9;下板3的两侧面粘结有边板12与第五面板9连接。
空腹模块1的至少一端的上、下板上有第三凹槽13与第一立柱14嵌合或/和第二立柱15上的凸条16嵌合,空腹模块端部有楔块26封闭空腹,第一、二立柱与空腹模块1的端部楔块之间有框形连接件17通过螺栓18与立柱和楔块连接。
第二立柱15由槽钢19及其外包面板构成,第一、二面板20粘结于槽钢19的两侧壁面上,第三、四面板21分别复盖槽钢19的底面和开口,并分别与第一、二面板20连接,第三、四面板21上有凸条16。
第一立柱14由木材制成,嵌合于左右连接的两空腹模块的上、下板的上的第三凹槽13对称组成的框内。
第二立柱15的下端两侧面通过螺栓25与横梁24连接,空腹模块位于横梁24上组合成建筑板,建筑板上边缘的空腹模块的上板为平板,建筑板下边缘的空腹模块的下板为平板。
第五面板9,边板12,第一、二面板24,第三、四面板21,立柱14由炭化高密度竹材制成。
本发明由标准的空腹模块组装而成,模块为由炭化高密度竹、木材料制成的空心体,可在现场方便地组成隔墙,地板和顶板。墙体的支柱可由型钢和包复的炭化高密度竹材制成,整体结构强度高,质量轻、保温隔音性能好,防潮防腐、抗冲击,减震,减少建筑垃圾,减少污染,节约竹、木资源。可实现标准化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便于运输和组装,组装效率高,外形美观。不需二次装修。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图之一。
图2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之一。
图5为图1的俯视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空腹模块1的横截面为矩形。下板3有两凹槽4和两凹槽11。上板2有两凸条5和两凸条10。左板6和右板7各有两凹槽与凹槽4和凸条10嵌合。上、下板和左、右板均为木板,相互粘结构成空腹8。左、右板外露面上粘合有竹面板9。下板3的两侧面粘结有竹边板12。组合时,下面空腹模块的凸条5与上面空腹面模块的凹槽4嵌合。
立柱15由槽钢19及其外包的面板20、21组成。面板9、20、21、边板12为炭化高密度竹材制成。炭化高密度竹材的加工方法见中国专利200610021013.2。面板21上有凹槽与面板20上的凸块22嵌合,面板、槽钢之间用粘结剂粘结。面板21上有凸条16与空腹模块1的端口处的上、下板上的凹槽13嵌合。
立柱14为由木材料或炭化高密度竹材制成,截面为矩形,立柱14与空腹模块的端口处的上、下板上的凹槽13嵌合。
立柱14、15可共同或分别出现在组合式建筑板中。立柱14、15与空腹模块1的端部楔块之间有框形连接件17通过螺栓18与立柱和空腹模块端部连接。
立柱15的凸条16可为间断位于同一轴线上的数块凸块,每个凸块与一个框形连接件17连接。与立柱15的无凸块处连接的空腹模块的端部没有凹槽13。
立柱15的下端有底板23,立柱下端两侧与横梁24通过螺栓25连接,组合式建筑板的空腹模块1位于横梁24上组合成平隔墙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和麟,未经李和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82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线性电磁振动变频理发推剪
- 下一篇:基于磁致伸缩与压电效应的无功耗加速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