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泥石流软基消能的横向齿槛基础埋深设计方法及应用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58066.5 | 申请日: | 2009-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3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清;李德基;游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E02B3/04 | 分类号: | E02B3/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赛恩斯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璐瑶 |
| 地址: | 610041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泥石流 软基消能 横向 基础 设计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基于泥石流软基消能的横向齿槛基础埋深设计方法,若干具有一定埋深的所述横向齿槛横向布设、按一定间距组成梯级防冲刷齿槛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齿槛基础埋深设计方法步骤如下:
(1)计算泥石流通过横向齿槛跌落的能耗hi,计算式如下:
式中:hi-泥石流通过横向齿槛跌落的能耗,单位m;
S上-横向齿槛的槛上过流断面面积,单位m2,根据梯级防冲刷齿槛系的实际槽型特征和流深取值;
S下-横向齿槛的槛下过流断面面积,单位m2,根据梯级防冲刷齿槛系的实际槽型特征和流深取值;
α-动能修正系数,根据泥石流流速取值;
V2-泥石流设计流速,单位m/s,通过野外调查确定;
rc-泥石流中浆体与水的比重,通过野外调查确定;
g-重力加速度,单位m/s2;
(2)计算泥石流起动和淤积的临界纵坡比降i0,计算式如下:
i0=nic
式中i0:-泥石流起动和淤积的临界纵坡比降;
ic-泥石流的自然沟床纵坡比降,根据实际具体地形情况确定;
n-沟段坡率折减系数,即泥石流起动和淤积的临界纵坡比降与自然沟床纵坡比降的比值,根据泥石流类型或所述横向齿槛在泥石流防治工程中的应用部位确定;
(3)计算泥石流通过横向齿槛的能耗系数计算式如下:
式中:-泥石流通过横向齿槛的能耗系数,即泥石流通过横向齿槛消耗的势能与总势能之比;
L-两座横向齿槛的间距,单位m;
其他符号同前面一致;
(4)计算泥石流通过横向齿槛的槛下冲刷深度Δ,计算式如下:
式中:Δ-泥石流通过横向齿槛的槛下冲刷深度,单位m;
其他符号同前面一致;
(5)计算横向齿槛的基础埋深H,计算式如下:
H=Δ+h
式中:H-横向齿槛的基础埋深,单位m;
h-横向齿槛的基础安全超深,单位m,根据泥石流类型或所述横向齿槛在泥石流防治工程中的应用部位确定;
其他符号同前面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泥石流软基消能的横向齿槛基础埋深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稀性-过渡性泥石流,沟段坡率折减系数n为0.50;针对水石流-泥流,沟段坡率折减系数n为0.55;针对拦砂坝消力池的横向齿槛,沟段坡率折减系数n为0.4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泥石流软基消能的横向齿槛基础埋深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稀性-过渡性泥石流,横向齿槛的基础安全超深h不小于1.0m;针对水石流-泥流,横向齿槛的基础安全超深h不小于0.8m;针对拦砂坝消力池的横向齿槛,横向齿槛的基础安全超深h不小于1.0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泥石流软基消能的横向齿槛基础埋深设计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基于泥石流软基消能的横向齿槛基础埋深设计方法应用于高含沙两相二元流的泥石流防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泥石流软基消能的横向齿槛基础埋深设计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横向齿槛基础埋深设计方法设计的横向齿槛,与导流侧墙组成排导槽或与拦砂坝配合,用于泥石流的防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泥石流软基消能的横向齿槛基础埋深设计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含沙两相二元流为过渡性泥石流、或稀性泥石流、或水石流、或泥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806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寻常型鱼鳞病的内服药物组合物
- 下一篇:入侵检测系统部署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