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冠心病心衰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57608.7 | 申请日: | 2009-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3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汤秀珍;沈平孃;唐英;杜晨捷;虞伟;姚譞;路钧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药制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59 | 分类号: | A61K36/59;A61P9/10;A61P9/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王函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冠心病 心衰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冠心病心衰的中药组合物。此外,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对缺血性心脏病进行血管新生治疗已经有各种各样的方案,并已进行了基础研究与临床试验。其代表是:
①使用激光进行心肌内血管重建术
使用激光的心肌血运重建术(transmyocardial laser revascula-rization)正如名称所示,是一种通过激光穿孔,在心肌内重建血流通路的手段,于1980年开始研究。但是,制成的通路开通后不久即关闭,因此,长期血流改善效果认为是激光穿孔时产生的血管再生因子的作用。
②给予促血管生长因子
1990年代,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bFGF(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等血管生长因子单克隆成功,因此,基于血管生长因子的血管新生疗法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广泛开展起来。部分临床试验得到了有效的结果,但任何大规模双盲临床试验均未能证明有效。今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血管新生疗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③细胞移植
近年来,基于细胞移植的血管新生疗法迅速发展,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至今为止,骨髓、末梢血、脐带血、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及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细胞被用作血管新生治疗研究的细胞源。被用作血管新生治疗的细胞会产生与血管新生过程中相关的各种血管生长因子,并能够分化为血管固有结构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外膜细胞)。另外,从临床应用出发,希望是比较安全且容易利用的细胞源。根据近年来的研究,骨髓细胞能够产生VEGF、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等血管生长因子。并且,骨髓细胞中,除造血干细胞外,存在大量的内皮祖细胞、间叶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等,有报道指出这些骨髓来源的干细胞能够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心肌细胞等。并且,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动物模型,骨髓细胞能够安全地移植到缺血心肌,通过治疗增加缺血心肌的血流量,改善心功能。由这些结果可以发现,骨髓细胞适用于心血管新生治疗。
心血管新生治疗动物的实验结果还是比较满意,临床研究还在试验阶段,普遍认为这是治疗心衰的新策略。
但血管新生疗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安全性,引发肿瘤,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治疗时间比较长。
已有CAM及动物试验证明中药的促血管新生作用,临床结果也证实具有血管新生作用的麝香保心丸治疗的价值,为开发新药提供了一种可能,也就是利用血管新生作用显著的药物进行组方治疗心衰。
基于以上理由,确定组方思路,吸收现代药理学的先进理念,结合中医辩证思想,以“修复”心肌,缓解症状,从而降低心衰的死亡率和病残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治疗冠心病心衰的中药组合物,其可显著促进血管新生,对冠心病心衰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该治疗冠心病心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在保证产品药效的同时,使目标组分得率提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治疗冠心病心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药制成:黄芪19.35~63.16%,红景天4.65~20.34%,降香14.63~46.15%,防己7.5~29.03%和肉桂1.64~15%。
优选为:黄芪47.6%,红景天9.52%,降香19.04%,防己19.04%和肉桂4.7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药制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药制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76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