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容降压的空载保护电路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55853.4 | 申请日: | 2009-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9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汤乃申;汤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征宁 |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H05B37/00;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07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降压 空载 保护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降压电路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容降压的空载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交流电源的电容降压电路,由于是电流源电路,所以当空载时,或外电路开路时,输出端电压会升得很高,直至高达交流电源的峰值,这样就会损坏电路中的元器件,甚至降压电容。对于外接负载的电容降压电路,负载开路是经常会发生的,这样就经常会导致电容降压电路的损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容降压电路的固有问题,向社会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空载保护电路,本发明提出如下的技术方案。
1.电容降压的空载保护电路,由电容降压电路(1),负载(2),空载时导通的保护电路(3),采样电路(4)组成。交流输入二端,输入电容降压电路(1)的二个输入端,电容降压电路(1)的二个输出接至负载(2),空载时导通的保护电路(3)和采样电路(4)都并接在电容降压电路(1)输出的二端,采样电路(4)的输出端接空载时导通的保护电路(3)的控制端,控制空载时导通的保护电路(3)。
2.所述的采样电路(4)它的工作点设定为:当电容降压电路(1)空载,其输出电压超出负载最大极限工作电压时,输出控制信号去控制空载时导通的保护电路(3),使其导通,限制了输出端电压的升高。
3.电容降压的空载保护电路:
所述的电容降压电路(1)包括降压电容(C),桥式整流器二极管(D1)(D2)(D3)(D4),滤波电容(C1),限流电阻(R1);交流输入一端经降压电容(C)接桥式整流器二极管(D1)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交流输入的另一端接桥式整流器二极管(D3)的负极和二极管(D4)的正极,桥式整流器二极管(D2)的负极和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再接滤波电容(C1)一端后连接限流电阻(R1)一端,限流电阻(R1)的另一端作为电容降压电路(1)的正极输出端,桥式整流器二极管(D1)的正极和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后,接滤波电容(C1)另一端作为电容降压电路(1)的负极输出端,这样组成了一个公知的阻容降压电路。
所述的负载(2)是LED灯,正极接在电容降压电路(1)的正极输出端,负极接在电容降压电路(1)的负极输出端。
所述的空载时导通的保护电路(3)包括保护限流电阻(R2),可控硅(SCR);保护限流电阻(R2)的一端串接可控硅(SCR)的阳极,保护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和可控硅(SCR)的阴极,分别接在电容降压电路(1)输出的正极和负极端;
所述的采样电路(4)包括稳压管(DW),采样限流电阻(R3),分压电阻(R4);稳压管(DW)正极串接采样限流电阻(R3)一端,采样限流电阻(R3)的另一端串接分压电阻(R4)的一端,稳压管(DW)的负极和分压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接至电容降压电路(1)输出的正极和负极端,采样限流电阻(R3)和分压电阻(R4)的连接点作为采样输出端,连接到空载时导通的保护电路(3)控制端,即可控硅(SCR)的控制极。
所述的电容降压电路(1)除了上述结构的阻容降压电路外,还有多种。例:在原正负输出端上作如下连接:二个三极管(BG1)(BG2)作达林顿电路连接,即二管的集电极连在一起接在原输出正端,作本电路输出正端,第一管(BG1)的发射极接第二管(BG2)的基极,第二管(BG2)的发射极接原输出负端后再接采样电阻(R5)的一端,采样电阻(R5)的另一端接第一管(BG1)的基极后作本电路输出负端,这样在电容降压电路中就加入了浪涌吸收电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当电容降压电路空载,其输出电压超出负载最大极限工作电压时,采样电路输出控制信号去控制空载时导通的保护电路,使其导通,限制了输出端电压的升高,安全可靠的保护了电容降压电路中的元器件,不致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原理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原理图之一。
图3是本发明的电原理图之二。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首先结合图1,对本发明的总体技术方案进行描述、说明和解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征宁,未经汤征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58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扭力侦测的轮圈马达
- 下一篇:接插件固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