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型污染河道水质净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5699.0 | 申请日: | 200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8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民生;高尚;卢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1/52;C02F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筱梅 |
地址: | 20024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污染 河道 水质 净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应用于城市受污染的中小河道水质快速 和长效净化中,特别是一种集成型污染河道水质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内河在水资源供给、水利安全、生态环境改善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都 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但这些水体一般较小,环境承载力低,纳污负荷高, 极易发生水质恶化和生态退化。虽然截污、清淤等工程措施能够大幅度削减 污染源,但不能完全清除水体的外源和内源污染,治理后河道水质仍然较差, 河道生境尚无法满足生态重建和恢复的要求。近年来,增氧、过滤、杀藻除 藻、化学混凝、微生物降解、生态浮床等技术被广泛用于污染水体的强化净 化和生境改善。浮船式转刷增氧机因其外观优美、增氧效率高,目前在鱼塘 及城市河湖水质净化和生境改善中应用较多,也是城市严重污染的黑臭河道 强化净化中必选设备,它通过快速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启动污染物的好氧 微生物净化,并为生态重建与恢复准备基础条件。化学混凝是给水、废水处 理中的常用方法,可以快速提高水体透明度、降低污染物含量,但在河道水 体中应用不多,其主要是缺少有效的混凝方法或混凝设备过于复杂、操作过 于繁琐,絮体沉淀时间长且易于再悬浮;而泡腾片法混凝技术只适合于极小 型景观水体净化且实施过程难以控制。生态浮床具有美化水面景观、增加动 物栖息地、为水体输送溶解氧、净化水质和长效提高水体透明度等多种功能, 但其净化水质和改善生境的效果较慢,也不适合大面积实施。目前,技术集 成化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集成方法和工程参数是城市污染河道治理中普遍 存在的问题,导致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高、操作和维护繁琐,单项技术实施 后功能上互相冲突,造成整体工程效益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型污染河道水质净化方法,该方法将增 氧机、生态浮床和化学混凝集成应用于黑臭河道治理,三者相得益彰:增氧 机为化学混凝提供了投药和水动力条件;生态浮床光合作用为水体补充溶解 氧,降低增氧机能耗;生态浮床提高了水面的景观效应,促进并稳定了混凝 后水体的澄清;并具有低投入、简操作、长效能和近自然的优势,具有很大 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集成型污染河道水质净化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第一步:由船体、电机、转刷组装成浮船式增氧机;
第二步:在河道水体中,按15m间距均匀布设浮船式增氧机并将其固定于 水中;
第三步:在两浮船式增氧机之间设置生态浮床,并保证生态浮床与相邻 浮船式增氧机的间距不小于5m;
第四步:向浮船式增氧机中转刷位置投放混凝药剂,并启动电机,使水 体形成环流,污水中絮体逐渐生成、增大;
第五步:关闭电机,絮体沉淀于生态浮床区域,水体透明度迅速增加, 并获得长效维持。
所述混凝药剂为聚合氯化铝粉,投药量为40~60mg/L。
本发明的创新之处在于:(1)将浮船式增氧机作为混凝药剂的投加、溶 解、搅拌、反应的动力设备,从而把增氧和混凝有效地结合起来;(2)科学 控制增氧机与生态浮床之间的距离,消除增氧机对生态浮床上植物生长及其 净化污染物的负面影响;(3)利用生态浮床水下部分的接触沉淀和物理吸附 作用,促进化学混凝后水体的加速和稳定澄清,防止增氧机工作及水流搅动 引起的絮体再悬浮,保障工程效果的长效性。按该方法设计的技术系统具有 集成化程度高、投资和能耗低、易于操作、便于管护、快速长效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中:船体1、电机2、转刷3、钢管4、增氧机混凝药剂5、生态浮床6及 河道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浮船式增氧机作为混凝药剂的投加、溶解、搅拌、反应的动力 设备;将生态浮床作为促进和稳定混凝絮体沉淀的设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步:将船体1、电机2、转刷3等部件组装成浮船式增氧机;将钢管4 从船体1的圆孔中插入河道7水底以固定增氧机;接通电源。
第二步:根据河道7水体的平面形态特点和混凝反应要求,按15m间距依 次布设浮船式增氧机(2.5KW/台);开启电源,调整转刷3的转动方向,以便 形成水体环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56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质子交换聚合物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舒筋活血散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