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塔架的智能防护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4809.1 | 申请日: | 2009-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4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郭峰;郑春雷;梁志强;刘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G08B19/00 | 分类号: | G08B19/00;G08B2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14135江苏省无锡市无锡国家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防护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塔架的智能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至少一感知模块,分别设置于各塔架上,包括以下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 种:用以检测支架是否被拆卸的紧固件拆卸传感器、用以检测支架是否被割 据的声传感器、用以检测是否有人员攀爬塔架的微波/超声波传感器、用以检 测塔架是否发生倾斜的倾角传感器;
无线通讯模块,用以接收所述感知模块感知的信息,并把感知到的信息 发送至一远程报警监控平台;
远程报警监控平台,用以接收所述感知模块的信息,从中获取异常感知 模块的位置信息;
所述系统还包括告警模块,设置于所述塔架上,用以在所述感知模块感 知到异常信息后发出告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架的智能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告警模块包括声音报警单元,用以发出声音告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架的智能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还包括摄像模块,设置于所述塔架上,用以在所述感知模块感 知到异常信息后、朝向所述感知模块推断的异常位置拍摄照片或视频。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塔架的智能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讯模块用以接收所述感知模块感知的信息,并把感知到的异 常信息发送至所述远程报警监控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塔架的智能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包括
无线传感器接收基站,用以接收所述感知模块感知的信息;
异常信息判别单元,用以判别所述感知模块感知的信息是否有异常;
异常信息发送单元,用以在所述异常信息判别单元判别有异常后,把感 知到的异常信息发送至所述远程报警监控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塔架的智能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还包括摄像模块,设置于所述塔架上,用以在所述感知模块感 知到异常信息后、朝向所述感知模块推断的异常位置拍摄照片或视频;
所述异常信息发送单元在发送异常信息的同时,把拍摄的照片及视频发 送至所述远程报警监控平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塔架的智能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多个无线传感器接收基站自主组网;
所述异常信息发送单元通过所述无线传感器接收基站自主组网,采用多 跳方式将异常信息发送至所述远程报警监控平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塔架的智能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常信息发送单元通过移动通信公众网络将异常信息发送至所述远 程报警监控平台。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塔架的智能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传感器包括一环境能量获取单元、及一充电电池,该环境能量获 取单元把环境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存储于充电电池中,供相应传感器使用;
所述环境能量包括太阳能或/和风能或/和磁能。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塔架的智能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件拆卸传感器用以感应固定支架的紧固件是否被拆;
所述紧固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固件、第二固件;
所述紧固件拆卸传感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固件上的感应单元、信息发 送单元;
所述感应单元在检测到第二固件有位移、或基于第一固件有相对位移时, 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发送异常信息至所述无线通讯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塔架的智能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件拆卸传感器用以感应固定支架的紧固件是否被拆;
所述紧固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固件、第二固件;
所述第一固件为螺帽,第二固件为螺丝,所述感应单元设于螺帽内,感 应单元处设有开关,所述开关在螺丝拧入螺帽时被螺丝压制使得感应单元的 内部电路断开,在螺丝拧出螺帽时被解除压制使得感应单元的内部电路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未经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480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体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 下一篇:基于颌状态的复杂治疗路径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