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下卧倒门水闸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54481.3 | 申请日: | 2009-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7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 发明(设计)人: | 季永兴;王鹏展;祖启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02B7/44 | 分类号: | E02B7/4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 伴 |
| 地址: | 20006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卧倒 水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水位调位的闸门,特别是一种水下卧倒门水闸。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闸门是直升门、人字门、横拉门、卧倒门、橡胶坝等多种门型,一般以机械动力或通过充气排水等方式启闭,卧倒的且可以起伏的闸门不多。本申请人于2005年6月16日申请了“一种下卧式旋转浮体闸门”,专利号200520042546.x,授权公告号CN2820957,授权公告日2006年9月27日。该下卧式旋转浮体闸的门箱形门体是通过铰安装在水下底板上,组成了一个以铰为圆心,以闸门高为半径的,可旋转沉浮的下卧式闸门,通过对门体腔的充、排气改变箱形门体的浮力,从而为下卧式旋转浮体闸门的旋浮提供动力。但是这类闸门不时用于下游水位较低,闸门门体提供浮力不足的河道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水下卧倒门水闸,以解决下游河道水位较低,不能提供闸门浮力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水下卧倒门水闸,包括底板、闸门及位于闸门两侧的闸墩。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容纳所述闸门的闸门门库。所述闸门的底部通过底铰与底板连接,使闸门能以底铰为圆心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的两侧通过液压油缸与闸墩连接,闸门依靠液压油缸作为启闭机构。
所述液压油缸通过一可转动支座安装在所述闸墩上,以便于所述液压油缸在伸缩的同时,能以可转动支座为圆心摆动。
本发明可以在闸门的上下游设置检修门槽,在所述检修门槽内设置有叠梁门,以方便对闸门的检修。
本发明在底板位于门库的位置设置有底坎。所述闸底坎较河床高出0.2~1.0m。这样一方面减少门库开挖量,降低闸门高度;另一方面利用底坎拦阻河床底部大颗粒垃圾运动至门库,但不影响汛期泄洪。
在所述底板上游下部河床风化层设灌浆防渗帷幕。
本发明的液压油缸可以位于闸门的高水位侧或者低水位侧,优选方案是位于闸门的低水位侧,这样可以避免液压油缸长期浸没水中,对液压设备保护有较大好处。
在所述闸门上设置有梁格系统,所述梁格系统可以位于闸门的高水位侧或者低水位侧,优选为位于高水位侧,这样在高水位时不会影响景观,同时可预留空间防止大颗粒块体沉积和泥砂淤积。这样门库内即使有垃圾存在,可利用闸门长期挡水位置,通过人工定期检查清除或通过检修闸门进行彻底清淤。
本发明的水下卧倒门水闸可以组合成多跨水下卧倒水闸,其中每2~3跨设一分缝。
本发明在闸墩顶部设置有可沿着垂直水流方向的交通兼检修桥梁,便于维护和沟通两岸;也可不设交通兼检修桥梁,通过浮吊或乘下游低水位进行起吊、维护。总体上,设置交通兼检修桥梁,便于维护,桥梁紧贴水面,不影响景观;不设交通,维护可以进行,整体景观效果更好。
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机械操作精度高,能灵活和准确地控制水位和流量,同时在闸门的顶面可以形成溢流,有效地去除水面漂浮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正面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正面剖示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正面外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正面剖示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正面外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正面剖示示意图。
图9为图8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本发明以拟建设的滇池外海水位调控枢纽(海口闸)工程为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建设滇池外海水位调控枢纽(海口闸)工程以“布局的整体性、工程的系统性、技术的先进性、生态的安全性、运行的有效性”为基本方针,并遵循以下原则:
1.总体方案以“防洪控制、水位调控、环境景观”为重点和亮点,突出“防洪、环境、景观、生态”设计理念,综合体现城市水利枢纽建设与环境景观、生态恢复、污染控制等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效益的结合;
2.选用技术具有较高适应性和先进性,工程运行突出稳定性,生态系统强调多样性;
3.结构设计方案布局合理、满足功能、技术先进、生态安全、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经济合理。
滇池外海水位调控枢纽工程主要功能为汛期泄洪排涝,确保滇池流域防洪除涝安全;非汛期挡水蓄水,为下游河道沿线工农业生产供水和为下游河道提供生态需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未经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44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