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左氟沙星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3166.9 | 申请日: | 2009-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0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宏;高艳;池正明;李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右手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98/06 | 分类号: | C07D498/06;A61K31/5383;A61P3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大忱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左氟沙星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第四代氟喹诺酮药物左氟沙星的一种合成工艺。
技术背景
左氟沙星(Levofloxacin 1))化学名为(S)-(-)-9-氟-2,3-二氢-3-甲基-10-[4-甲基-1-哌嗪基]-7-氧代-7-氢吡啶并[1,2,3-de][1,4]苯并恶嗪-6-羧酸,是由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开发成功的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1994年首先在日本上市。目前已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准上市。1995年我国卫生部批准进口日本的左旋氧氟沙星的原料药及制剂。左氟沙星是我国第一个获得批准生产的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属于国家基本药物,其具有抗菌谱广、毒性低的特点,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部分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其抗菌强度是氧氟沙星的2倍,是右氟沙星的8-128倍,毒性比氧氟沙星低,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妇科感染、肝道感染、眼科感染及肠道感染的治疗。左氟沙星的结构如下:
对于左氟沙星的制备,目前主要有四种方法:
方法一:专利US2003130507A1、US4382892和CN1687074A公开以左氟羧酸为原料,在极性溶剂如二甲亚砜、N,N-二甲基乙酰胺、乙二醇单乙醚或异丁醇中与N-甲基哌嗪(3)反应制备左氟沙星,反应通式如下:
方法二:专利US2008097095A1公开以左氟羧酸(2)为原料,在极性溶剂正丁醇中与N-甲基哌嗪(3)在120-125度反应制备左氟沙星,反应通式如下:
方法三:文献(左旋氧氟沙星不对称合成新方法研究,药学学报,1998,33(11),828-831)报道以左氟羧酸(2)为原料,在极性溶剂吡啶中与N-甲基哌嗪(3)回流反应制备左氟沙星:
方法四:专利EP0368410A2公开的方法先将左氟羧酸(2)用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转化成中间体(4),再在极性溶剂二甲亚砜中与N-甲基哌嗪(3)反应制备左氟沙星:
以上四种方法均用极性溶剂做反应溶剂,这些极性溶剂沸点均较高,回收难度大,同时会环境具有一定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左氟沙星的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左氟羧酸(2)在水中,与N-甲基哌嗪在50~125℃反应5~24小时,然后从反应产物中收集左氟沙星(1);
左氟羧酸在水中的浓度为10~0.2g/mL;
N-甲基哌嗪的摩尔用量是左氟羧酸(2)的0.9-8倍;
优选的,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碱性物质,碱性物质的存在,可以促进反应,因为其吸附了反应中生成的HF,推动了反应平衡向右移动,从而提高了反应效率,增加了反应转化率,同时可以降低甲哌的用量,碱的摩尔用量与左氟羧酸(2)的摩尔用量的比值X为:0<X≤3;
所述的碱性物质包括有机碱或无机碱,优选的为三乙胺、吡啶、甲酸钠、乙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氢钾或碳酸钾;
反应通式如下:
本发明的方法,以水作溶剂,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是经济环保的最佳优择,反应终了将水蒸出进行回收套用,大大降低了废水处理量,节约了水资源,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反应制得的产品左氟沙星颜色浅,吸光度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左氟羧酸(2)100克用100毫升水(1g/mL)混合后,再加入N-甲基哌嗪107克(左氟羧酸的3倍),100℃反应20小时。蒸干溶剂。浓缩物用氯仿和氨水溶解后分出有机层,水层再用氯仿提取二次,合并有机部分,回收氯仿后得到淡黄色固体,用酒精精制后得到淡黄色固体108g,收率:82.0%。熔点:224-226℃。
MS(ESI):(M++H+)362
1H-NMR(CDCl3):8.65(s,1H),7.47(d,J=12.2Hz,1H),4.66(d,1H),4.42(m,2H),3.31-3.41(m,4H),2.51(s,4H),2.32(s,3H),1.56(d,3H)。
[α]D20=-96.7°(c=0.027,CH3OH)。
元素分析,实测值(%):C 58.40,H 5.88,N 11.33,F 5.11;理论值(%):C 58.32,H 5.72,N 11.34,F 5.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右手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右手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31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