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干燥褐煤的烘干管,烘干桶体以及干燥褐煤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2666.0 | 申请日: | 2009-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6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傅敏燕;傅校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泽玛克敏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7/20 | 分类号: | F26B17/20;F26B3/24;F26B2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芳玲 |
地址: | 200136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干燥 褐煤 烘干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燥技术,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干燥褐煤的烘干管,烘干桶体以及干燥褐 煤的方法。
背景技术
干燥是一项古老的技术,发展至今日,对于不同物料也有各种不同的干燥工艺。其中, 对煤炭的干燥主要针对选煤厂的烟煤和无烟煤,大都采用烟气干燥。褐煤是一种挥发份高、 易燃烧爆炸、含水量高的煤炭,占世界煤炭资源总量的1/3,主要分布在美国、俄罗斯、德 国、中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湾等地区,在我国内蒙古、云南等省份,褐煤资源较丰富,利 用好褐煤资源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大量开采水分高达30-50%的褐煤直接用 于燃烧,不仅锅炉燃烧不稳定,而且电厂效率也很低;高水分含量使得褐煤只能在当地使用, 不可能长距离运输,极大地限制了褐煤的开采规模,因此,就必须现对开采得到的褐煤进行 干燥处理。
煤炭干燥过程中水分的蒸发是一个大量消耗热能的过程,采用传统热烟气对高水分褐煤 进行干燥,由于蒸发的水分中含有大量空气,水分的潜热得不到很好的利用,能源耗费相当 大,例如专利申请200810111215提供的一种高温烟气干燥煤炭的方法就存在能耗高的缺陷, 因此,热烟气技术不适用于高水分褐煤的干燥;同时,由于褐煤挥发份高,着火温度低,容 易产生过热现象,使煤质变差,控制不当还会发生自燃或爆炸,若为防止爆炸采用较低的热 风温度,则干燥强度就会很低,干燥速度也会变慢,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经常规干燥 后的低阶煤放置时会很快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恢复或接近到原来的含水分水平。
可见,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工艺和设备对褐煤进行干燥处理,对于褐煤的开采、利用和 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干燥褐煤的烘干管,用以解决上述现有褐煤干燥技术的不 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干燥褐煤的烘干桶体,包括主轴、外壳、前壁、 后壁和数根烘干管,所述烘干管的入料端和出料端分别与前壁和后壁固定连接,所述主轴的 外壁、外壳的内壁、烘干管的外壁以及前壁和后壁形成密闭结构,其中,所述烘干管包括圆 形管体及其内置的螺旋形导片,所述管体具有入料端和出料端,所述螺旋形导片与所述管体 的内壁为过盈配合而使两者紧贴,所述螺旋形导片的旋向与所述管体的转动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形导片由螺距不同的两段组成,螺距较大的第一段导片靠近入料端, 螺距较小的第二段导片靠近出料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段导片长3-5m且其螺距为100-200mm,所述第二段导片长2-3m 且其螺距为80-120mm,且使用时所述第一段导片的螺距大于第二段导片的螺距。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长6-10m,管体内径70-110mm,所述第一段导片距离入料端的管 口1-2m。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形导片形成中间通透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形导片为薄片螺旋状。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入料端和出料端的外径为70-110mm,且装配时小于所述管体外 径。
进一步地,所述入料端和出料端采用无缝钢管,所述管体的中间部分采用焊接钢管,所 述入料端和出料端与管体中间部分为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螺旋形导片为碳素结构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干燥褐煤的烘干桶体,包括主轴、外壳、前壁、后壁和数根烘干 管,所述烘干管的入料端和出料端分别与前壁和后壁固定连接,所述主轴的外壁、外壳的内 壁、烘干管的外壁以及前壁和后壁形成密闭结构,其中,所述烘干管包括圆形管体及其内置 的圆管弹簧状导片,所述导片的两端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为碳素结构钢,所述圆管弹簧状导片为弹簧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干燥褐煤的烘干管,包括圆形管体及其内置的螺旋形导片,所述 管体具有入料端和出料端,所述螺旋形导片为薄片螺旋状,且形成中间通透的结构,其与所 述管体的内壁为过盈配合而使两者紧贴,所述螺旋形导片的旋向与所述管体的转动方向一 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干燥褐煤的烘干管,包括圆形管体及其内置的圆管弹簧状导片, 所述导片与管体内壁有间隙,其形成中间通透的结构,其两端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泽玛克敏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泽玛克敏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26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曝光设备焦距监测方法
- 下一篇:光学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