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字基带芯片中I2C模块的自动测试电路结构及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52354.X | 申请日: | 2009-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7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胡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摩波彼克半导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17 | 分类号: | G01R31/317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郑暄 |
| 地址: | 20120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 基带 芯片 i2c 模块 自动 测试 电路 结构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数字基带芯片中I2C模块的自动测试电路结构,包括数字基带芯片中的通用输入输出GPIO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字基带芯片中的I2C模块与所述的通用输入输出GPIO端口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基带芯片中I2C模块的自动测试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用输入输出GPIO端口包括第一GPIO端口和第二GPIO端口,所述的I2C模块中的时钟端口与所述的第一GPIO端口相连接,所述的I2C模块中的数据收发端口与所述的第二GPIO端口相连接。
3.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结构实现数字基带芯片中I2C模块的自动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数字基带芯片中的I2C模块进行复位操作;
(2)对所述的I2C模块中的工作寄存器及所述的通用输入输出GPIO端口的工作寄存器进行初始化处理;
(3)将所述的I2C模块使能,并根据I2C协议的工作方式进行I2C模块和通用输入输出GPIO端口之间的数据发送接收测试操作;
(4)检验所述的通用输入输出GPIO端口的测试数据和所述的I2C模块的缓存数据的一致性;
(5)改变所述的I2C模块的测试参数,重复上述步骤(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数字基带芯片中I2C模块的自动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2C协议的工作方式为I2C模块作为主机发送数据,所述的I2C模块和通用输入输出GPIO端口之间的数据发送接收测试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11)所述的数字基带芯片向I2C模块的发送缓存中写入测试数据;
(12)所述的I2C模块向所述的通用输入输出GPIO端口发送时钟信号;
(13)所述的通用输入输出GPIO端口检测所述的I2C模块所发送来的起始信号、地址字节以及写控制信号,以字节为单位开始接收测试数据,并发送响应信号;
(14)在测试数据接收过程中根据I2C协议对接收时序进行判断,如果相应的接收时序与I2C协议不符,则将测试标志位设置为出错状态;
(15)所述的通用输入输出GPIO端口检测到所述的I2C模块所发送来的停止信号后结束接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数字基带芯片中I2C模块的自动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变I2C模块测试参数,包括以下的一个方式或者多个方式:
(a)改变发送数据长度;
(b)改变地址模式为7bit或10bit;
(c)改变工作模式为起始字节模式或者广播呼叫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数字基带芯片中I2C模块的自动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2C协议的工作方式为I2C模块作为主机接收数据,所述的I2C模块和通用输入输出GPIO端口之间的数据发送接收测试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21)所述的数字基带芯片将I2C模块的接收缓存清空;
(22)所述的I2C模块向所述的通用输入输出GPIO端口发送时钟信号;
(23)所述的通用输入输出GPIO端口检测所述的I2C模块所发送来的起始信号、地址字节以及读控制信号,开始发送测试数据,每发送完一个字节,等待接收I2C模块的响应信号;
(24)在测试数据发送过程中根据I2C协议对发送时序进行判断,如果相应的发送时序与I2C协议不符,则将测试标志位设置为出错状态;
(25)所述的通用输入输出GPIO端口接收到所述的I2C模块所发送来的不响应位或者停止信号后结束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现数字基带芯片中I2C模块的自动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变I2C模块测试参数,包括以下的一个方式或者多个方式:
(a)改变接收数据长度;
(b)改变地址模式为7bit或10bit;
(c)改变工作模式为起始字节模式或者广播呼叫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摩波彼克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摩波彼克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235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