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荧光浮子加工工夹模具和新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1305.4 | 申请日: | 200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5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丁龙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龙兴 |
主分类号: | B29C44/58 | 分类号: | B29C44/58;B29C33/30;B29C44/02;B29C44/60;B29K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7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 浮子 加工 模具 新工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钓鱼用的新荧光浮子的工夹模具和其生产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新荧光浮子材料是采用可发性聚苯乙烯材料。可发性聚苯乙烯材料成型产品一般现在采用是把成型工夹模具制成好放在发泡上进行加工而成的。由于此加工出的产品发泡松软,光面有麻孔状,象家电产品内包装用的白色发泡衬垫一样状态。而对于新荧光浮子而言:要求其材料比重轻,制成产品表面光洁而浮力大,并且其体积小,显然采用传统的发泡机上进行发泡加工,做成传统的工夹模具是不可行的。
发明内容
为了制成新荧光浮子,而采用可发性聚苯乙烯轻质材料,又要达到新荧光浮子这种特殊小而轻,还要表面光洁要求。经过无数次对其工夹模具反复试制和对其加工工艺反复试验和论证。现研制出操作方便的新荧光浮子加工工夹模具和加工工艺简便的工艺流程。
加工工夹模具:
加工工夹模具是用铝合金或铜合金做成二块相同的模板,在其模板的一面制成若干新荧光浮子的一半孔的几何型状,其数量多少是根据模板的大小和工艺要求而定。即若做橄榄型新荧光浮子,只要做成二块相同对称若干个一半孔橄榄型状的模具板。因为新荧光浮子中间装有橄榄橡胶豆,故在二块相同模板一半孔橄榄形状中间开有一个圆柱型通孔。通孔的大小根据橄榄橡胶豆大小而定,并且配制与通孔大小数量一致的插针。这样把二块相同的开有若干半个橄榄型新荧光浮子型腔孔的工夹模具模板有型腔孔的一面合在一起。同时配制与其通孔大小的插针通过其二块工夹模具板。最后配制二块工夹模具板的左右夹紧装置条板和紧固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加工工夹模具结构图。
图2是工夹模具合拢状态图。
图3插针插入状态图。
图4是加入发泡料位置放大图。
图5是插针位置放大图。
图中1.紧固螺栓,2.紧固条块,3.模具下块,4.定位销,5.模具上块,6.紧固螺母,7.插针,8.可发性聚苯乙烯。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结构简单加工操作方便的新荧光浮子加工工夹模具完成了。
加工工艺:
第一步:把模具下块(3)(称下块)开有一半几何形状型腔孔朝上并水平放置在加工台面上。
第二步:把可发性聚苯乙烯(8)(小圆粒状)均匀撒在下块的几何形状型腔孔内。但注意的是,把可发性聚苯乙烯材料撒注时必须撒满并高出其工夹模具一半孔几何形状型腔孔。随后再用直的木条板或硬的直的纸卡在工夹模具表面上括去高出工夹模具型腔孔平面上多余的可发性聚苯乙烯(8)材料,这样确保可发性聚苯乙烯(8)材料即能注满工夹模具型腔孔内,又能保证可发性聚苯乙烯(8)材料在工夹模具的表面同一平面上,从而使下一步工序把模具上块(5)(称上块)合模时之间无间隙(上、下块平面之间无间隙)。
第三步:把模具上块(5)(称上块)的两边各一个定位销(4)对准下块工夹模具的定位销孔导向定位作用下,由上而下对应下面的工夹模具上,同时检查二块工夹模具平面之间上否有杂质和可发性聚苯乙烯(8)材料,然后装上左右两边的紧固条块(2),由紧固螺栓(1)和紧固螺母(6)把上块(5)、下二块(3)工夹模具紧紧地锁为一体。(见图2见图1)
第四步:根据工夹模具的型腔孔多少,插上多少插针。插针前把原来上下工夹模具锁为一体的状态转90度,即由原来平放位置转90度竖立放置状态(见图3)这样可想而知,由于工夹模具这样90度转动,从而导致注满一块工夹模具型腔内的可发性聚苯乙烯(8)材料(见图4)约一半转到另一块模具型腔内,这样就造成可发性聚苯乙烯(8)发泡材料均匀分布在二块工夹模具型腔内(见图5),即造成插针(7)很容易从二块工夹模具中心孔位置插入通过,即方便又快捷。
第五步:把锁为一体的工夹模具放入烘箱或放入烧开100度的水中高温闷烧12分钟左右,使可发性聚苯乙烯(8)在高温下在工夹模具型腔内得到充分发泡澎涨充满在其型腔内。
第六步:约12分钟左右以后,取出工夹模具迅速放入水中进行冷却达到常温状态之后,放在工作台上,逐个取下插针(7)卸下工夹模具两边紧固条块(2)然后分开二块工夹模具,随之取出所需要的几何形状理想的新荧光浮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龙兴,未经丁龙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13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