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氯甲基萘的合成方法及其催化剂、非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51246.0 | 申请日: | 2009-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5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孙剑;彭友山;朱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22/04 | 分类号: | C07C22/04;C07C17/32;B01J31/02;B01J31/06;B01J31/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2 | 代理人: | 周成 |
| 地址: | 20094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 合成 方法 及其 催化剂 阳离子 表面活性剂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新用途;本发明又涉及一种合成方法,具体涉及1-氯甲基萘的合成方法;本发明还涉及1-氯甲基萘的合成方法所用的催化剂。
背景技术
1-氯甲基萘,又称α-氯甲基萘,英文名称1-chloromethylnaphthalene,晶体,熔点32℃,沸点135~136℃(0.798kPa),折射率1.6370,密度1.180g/cm3,闪点>110℃,可溶于乙醚、苯,为催泪性刺激物。
1-氯甲基萘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合成α-萘甲醛、1-萘甲酸、1-萘乙酸、1-萘甲酰氯、1-萘乙腈、1-萘乙酰胺、1-萘甲胺等产品。
1-氯甲基萘可由1-甲基萘经侧链氯化而得。将1-甲基萘和芳香族氯化物溶剂加热到190-210℃,在光照下边搅拌边通氯,反应得1-氯甲基萘。但这种方法环境污染严重,三废较多。
1-氯甲基萘的合成还可以采用以萘为原料进行合成的路线。文献“α-萘甲醛的合成研究”(常运亨[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2,32,(2):27~28)中披露的技术方案是:在装有回流冷凝管、磁力搅拌、温度计的250ml反应瓶中,分别加入12.8g(0.10mol)萘,15.0ml(0.20mol)37%甲醛,17.0ml(0.20mol)36%盐酸,一定量的季铵盐。搅拌下于75℃反应6h。冷却,环己烷萃取(2×20ml),合并萃取液,饱和盐水洗(2×50ml),旋转蒸发除去环己烷。减压蒸馏,收集得α-萘甲醛16.0g,产率91.0%,气相色谱分析测定纯度为98.7%。
文献“相转移催化合成盐酸萘替芬”(徐宝峰,赵爱华[J].化学世界,2002,(7):374~377)披露了以下技术方案:在反应瓶中,加入萘128g(1mol),多聚甲醛55g(1.83mol),冰醋酸130mL 136g(2.26mol),85%(质量分数)磷酸85mL,浓盐酸21mL,升温至80~85℃,搅拌6h。反应毕,冷却至室温,分出有机层,加入冰水、冷10%(质量分数)碳酸钾溶液。向有机层加乙醚,无水K2CO3干燥,回收溶剂,减压蒸馏,收集115~121℃/0.35kPa馏分,得产物120g,收率68.3%。
公开号为CN1324790A,公开日为2001年12月5日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涉及“盐酸奈替芬合成新工艺”,其中介绍了以萘为起始原料与冰醋酸、磷酸、浓盐酸、多聚甲醛合成1-氯甲基萘的粗产物,具体技术方案是:在反应器中加入萘320g、多聚甲醛110g、冰醋酸250-300ml、85%磷酸165ml、浓盐酸300-400ml,将混合物加温至80~85℃(内温),剧烈搅拌6小时,将混合物冷至15~20℃,转至分离器中,加入冰水,分出下层1-氯甲基萘粗产物,粗产物依次用冰水、冰冷10%碳酸钾溶液、冰水洗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目的在于提出一种1-氯甲基萘的合成方法,以解决现在的1-氯甲基萘的合成方法反应时间长,反应收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一种1-氯甲基萘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甲醛或多聚甲醛和萘、浓盐酸、催化剂混合;
b)、在反应温度下搅拌反应一段时间;
c)、冷却;
d)、分离提纯得到1-氯甲基萘;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催化剂由季铵盐和非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
本发明所谓的非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本发明采用季铵盐和非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成催化剂,两者的协同作用增强了催化效果,在其余条件和文献“α-萘甲醛的合成研究”中披露的技术方案(参见背景技术)相同的情况下,反应时间时从文献“α-萘甲醛的合成研究”中披露的6小时缩短至3小时,并可将产品收率提高到95%以上。
所述季铵盐是四甲基溴化铵、四乙基溴化铵、四丁基溴化铵、四乙基氯化铵、四乙基碘化铵、四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12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