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继电反馈的交流伺服系统自整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1179.2 | 申请日: | 200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2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熊振华;黄勇强;吴建华;盛鑫军;丁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P23/14 | 分类号: | H02P2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反馈 交流 伺服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继电反馈的交流伺服系统自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驱动器的扭矩控制模式下,通过对系统在继电特性作用下的周期振荡信息进行分析,获得被控对象电流环参数,计算速度环PID控制参数;然后,在驱动器速度控制模式下,通过对系统在继电特性作用下的周期振荡信息进行分析,获得被控对象速度环参数,计算位置环PID控制参数,
所述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置带延迟的饱和继电器各个参数,包括带延迟的饱和继电器的幅值h、继电斜率k和延迟模块D;
步骤二:选择“速度环参数整定”按键,将继电辨识环节接入到速度环闭环中;
步骤三:在继电非线性环节的作用下,系统建立起极限环,通过监控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即u和y值,求出系统延迟d和极限振荡周期参数,即周期Pu和极限震荡的幅值a;
步骤四:采用一阶加纯滞后模型作为交流伺服系统扭矩环模型:根据对系统输入输出信号的监测,按下列公式:
ωu=2π/Pu (1)
计算出K、τ和d;其中,K是静态增益,τ是时间常数,d是系统延时,Pu表示周期;
步骤五:根据已辨识的模型参数,计算速度环PID控制参数;
步骤六:重新设置带延迟的饱和继电器各个参数;
步骤七:选择“位置环参数调试”按键,将继电辨识环节接入到位置环闭环中;
步骤八:读取极限振荡周期信息值;
步骤九:采用交流伺服系统速度环模型:根据继电反馈辨识公式:
计算出待辨识的Kf和M;
步骤十:根据已辨识的模型参数,计算位置环PID控制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继电反馈的交流伺服系统自整定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五中计算速度环PID控制参数和步骤十中计算位置环PID控制参数,采用极点配置法或幅相裕度法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117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弹丸电磁发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把磁能转变成机械能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