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路隧道机械分散排风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50826.8 | 申请日: | 2009-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0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 发明(设计)人: | 奚峰;蒋卫艇;郑晋丽;汪雄平;沈哲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小蓉 |
| 地址: | 20003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公路 隧道 机械 分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通风类,具体是涉及一种公路隧道机械分散排风 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公路隧道中,行驶的车辆会不断排放有害废气和烟尘,当排放的有害 废气和烟尘浓度超过一定值时将对司乘人员带来危害,影响身体健康和行车 安全。因此,为保证隧道正常运营所需的空气环境卫生标准,隧道内应进行 通风。由于隧道集中了一定长度的汽车排气,当隧道峒口有居民时,隧道废 气不允许在峒口集中排放。因此,城市隧道在出峒口设有废气集中排放风井, 使隧道多数废气通过风井集中排放,减少对峒口附近环境的影响。
在隧道出峒段排风井选址中,特别是在城市内,往往受各种条件限制, 如景观、居民强烈反对、规划等种种原因,很难选到合适的井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公路隧道机 械分散排风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隧道出口段开设一系列采用机械排风的 风道,将废气从分散的风道逐一排出。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公路隧道机械分散排风的方法,包括公路隧道,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在所述公路隧道的顶部或侧壁处开设一系列风道,之后在所述 风道内部设置独立的风机,风机转动将隧道内废气通过风道排出。
所述风道设置在所述隧道的出口段中且到隧道出峒口距离为隧道 全长10%-30%的一段长度范围内。
所述风道均匀、连续分布。
所述风道的总排风量不少于隧道总通风量的70%。
所述风道的数量至少为5个。
所述风道的间距不小于10m。
所述风道的长度小于10m。
本发明的优点:解决公路隧道(特别是城市隧道)集中排风井建设困难的 难题,将隧道排气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分散排放以降低集中排放对环 境的影响,丰富了隧道废气排放方式,提高风井设置困难地段隧道建设的可 行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 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所示,标号分别表示:上行隧道1、下行隧道2、隧道侧壁3、 隧道侧壁4、风道:U1、U2、U3、U4、U5、D1、D2、D3、D4、D5。
如图1所示,公路隧道为双孔单向行车公路隧道,包括上行隧道1和 下行隧道2。本实施例将隧道出峒口处向内延伸的部分称为隧道出口段, 对于上行隧道1和下行隧道2来说,其出口段分别位于隧道的两端。
在上行隧道1中,隧道空气受到车辆的活塞作用影响,从上行隧道1 的入口向出口方向流动,新鲜空气从隧道入口流入隧道中,隧道内的汽车 排气集中在隧道出口段。故风道应分布于公路隧道出口段,这样排烟效果 最佳。但是又因为风道接近出峒口则失去了设置风道的意义,所以把风道 集中设置在出口段中距离隧道出峒口为隧道全长10%-30%的一段长度范围 内。
为达到机械分散排风的效果,设计上风道的排风总量不小于隧道总 通风量的70%。为达到该目的,风道的数量不小于5只,并以数量较多 为宜,风道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并且间距较大为好;风道的长度应 小于10m,并且长度越小其排烟能力越好;每个风道的机械排风量不宜 高于30m3/s。实际施工过程中,风道的距离选择应根据具体工况,首先 保证风道的长度,之后在保证风道间距不小于10m的情况下,尽可能使 风道均匀、连续分布。
本实施例并未结合实际隧道施工中具体工况,仅为排烟原理的说明, 以下为本实例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未经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08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脑主机箱
- 下一篇:一种自动控制的笔记本平板二合一电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