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段喷洒脱除气体中氨的吸收塔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0268.5 | 申请日: | 200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9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刚山;陈福利;郭雅文;李同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8 | 分类号: | B01D53/58;B01D53/78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常 明 |
地址: | 20190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洒 脱除 气体 吸收塔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气体脱氨工艺,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多段喷洒装置对化工气体进行脱氨处理的吸收塔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脱除气体中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饱和器法,另一种是吸收塔法。
饱和器法只适用于用硫酸吸收气体中的氨生产硫酸铵,其适用范围较窄。而吸收塔法适用的范围较广,适用于用各种酸性液体吸收气体中的氨,但是存在着气液偏流和吸收率低的缺陷。
吸收塔气液偏流有两个原因:一是气体分配不合理;二是喷洒液分布不均匀。吸收塔效率较低的原因是:喷头喷出的液滴大、分布不均匀和气液偏流,液滴大导致接触面积缩小;分布不均匀和气液偏流导致接触面积小。吸收塔吸收率低,使其不能处理含氨较高的气体,或难以达到吸收后气体含氨的浓度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多段喷洒脱除气体中氨的吸收塔工艺方法,它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陷,通过多段设计的吸收塔,能够提高氨的吸收率,并可根据气体中氨的含量高低灵活地采用一段或多段喷洒工艺,能行之有效地多段喷洒脱除气体中的氨气,使吸收后气体中的氨含量达到所需的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多段喷洒脱除气体中氨的吸收塔工艺方法,所述吸收塔内设置数段喷洒单元和捕雾器,喷洒单元按不同高度分段设置在塔体内,在吸收塔中实施下列步骤:
a、富氨气体从富氨气体入口进入吸收塔内第一段并向上流动,通过均布在断液盘上的风道进入吸收塔内下一段,在通过断液盘的过程中气体沿吸收塔的截面被均匀分配;
b、气体通过所有断液盘后,气体到达吸收塔身上部,在此,气体通过捕雾器进入锥体并从脱氨气出口出塔,气体通过捕雾器时,气体中夹带的液滴被捕集下来,以保证出塔气体中液体含量符合要求;
c、位于第一段塔底的循环液从循环液出口被抽出,一小部分循环液被送到解析系统,大部分循环液经过环管被送到喷头中,循环液通过喷头形成细小的液滴喷洒到吸收塔内,并在塔底汇集;
d、位于集液槽中的循环液从循环液出口被抽出,经过环管被送到喷头中,循环液通过喷头形成细小的液滴喷洒到吸收塔内,并通过断液盘汇集到集液槽中,汇集的大部分液体从循环液出口被抽出,小部分液体从溢流板处溢流到吸收塔内下一段,多个喷嘴同时喷洒,使循环液沿吸收塔的截面均匀分布;
e、吸收塔内每个吸收段的气体均匀地向上流动,液体均匀地向下喷洒,两者逆向流动、充分接触,实施传质过程,使富氨气体中的氨被循环液吸收,实现富氨气体脱氨。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多段喷洒脱除气体中氨的吸收塔工艺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气体分配不合理、喷洒液分布不均匀、吸收塔效率较低的技术缺陷,并且能够根据气体中氨的含量高低和对脱氨后气体含氨量的要求,灵活地选用一段或多段喷洒工艺,吸收气体中的氨并达到所需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是按本发明的多段喷洒脱除气体中氨的吸收塔工艺方法的一种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为塔座,2为循环液出口I,3为补酸口,4为富氨气体入口,5为溢流板,6为喷头I接口,7为喷头I,8为环管I,9为集液槽n,10为断液盘n,11为塔板,12为喷头n接口,13为喷头n,14为环管n,15为人孔II,16为脱氨气出口,17为椎体,18为压力计接口,19为捕雾器,20为塔体,21为风帽,22为风道,23为循环液出口n,24为支承板,25为挡板,26为降液管,27为溢流管,28为人孔I,29为液位计接口,n表示吸收塔的段数,I表示吸收塔第一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多段喷洒脱除气体中氨的吸收塔工艺方法作详细说明。
参看附图,本发明是一种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它由一从下到上依次由塔座1、塔体20和锥体17焊接而成的塔身、一捕雾器19、一补酸口3、一溢流管27、一液位计、一压力计、一人孔I 28、一人孔II 15以及按不同高度安装在塔体20内的多段喷洒单元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02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