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性淀粉磷酸单酯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49890.4 | 申请日: | 200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5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武;张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31/06 | 分类号: | C08B3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性 淀粉 磷酸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技术领域的单酯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抗性淀粉磷酸单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抗性淀粉是在小肠中不被消化吸收,但在人的肠胃道结肠中可以与挥发性脂肪酸起发酵反应的一类淀粉。抗性淀粉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降低血糖和胰岛素的反应,防治糖尿病;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治心血管疾病;防止便秘与肠癌、防痔疮;防结石;改变结肠微生物群落,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繁殖;促进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的吸收;抑制肥胖、控制体重等。抗性淀粉持水力低,口感比膳食纤维好,用于加工食品中不影响食品的风味,相反能改善质地,即比传统纤维有更好的外观、质地和口感,能很好地改善一些食品的膨胀性与脆性,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且主要应用于低湿食品中作膳食纤维营养素。总之,鉴于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优良的物理性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前,对抗性淀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化淀粉和变性淀粉,其中,变性淀粉包括柠檬酸酯淀粉、戊二酸酯淀粉和交联磷酸酯淀粉。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CN200510036180.X(公开号:CN1740202A,公开日:2006.3.1)描述了交联磷酸酯淀粉通过三偏磷酸钠反应生成。而对于具有较高透明度和糊黏度、较强胶黏性及稳定性、良好冻融稳定性的淀粉磷酸单酯则没有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性淀粉磷酸单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原料低廉,工艺简单,副反应少,副产物的残留少,产品质量高,产物中抗性淀粉的含量在75%以上;本发明制备的抗性淀粉磷酸单酯能作为一种功能性的食品添加剂。
本发明所涉及的抗性淀粉磷酸单酯,结构式如下:
其中,X=0,1或2;R1为H或Na,R2为H或Na,但R1和R2不能同时为H;St(0H)3具体为:
其中,n为≥1的正整数。
本发明所涉及的抗性淀粉磷酸单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取正磷酸盐加入蒸馏水中,搅拌加热,形成正磷酸盐的水溶液,将淀粉按与正磷酸盐的质量比为1∶1.25~1∶1.75的比例加入到正磷酸盐的水溶液中,混合均匀,抽滤,得到滤饼;
步骤二,将滤饼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冷却,透析,洗涤,抽滤,得到滤饼,然后干燥,粉碎,过筛,得到淀粉磷酸单酯;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淀粉磷酸单酯装入密封容器中,加入蒸馏水,调节湿度为18%~25%,加热,冷却,干燥,粉碎,过筛,得到抗性淀粉磷酸单酯。
步骤一中,所述正磷酸盐的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5%~85%。
步骤二中,所述干燥具体为,130℃~150℃干燥1.5~3小时。
步骤二中,所述透析具体为,用蒸馏水透析18~24小时。
步骤二中,所述过筛具体为,过120目筛。
步骤三中,所述加热具体为,100℃~120℃下加热20~24小时。
步骤三中,所述干燥具体为,于25℃~35℃下干燥。
本发明的反应原理如下:
本发明以淀粉、磷酸盐为原料,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结合,在可控的湿度下通过简单的加热反应快速制备高质量淀粉磷酸单酯。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原料低廉,工艺简单,副反应少,副产物的残留少,产品质量高;本发明的产物中抗性淀粉的含量在75%以上;本发明制备的抗性淀粉磷酸单酯作为一种功能性的食品添加剂可用于包括面包、饼干、松饼、糕点在内的食品相关领域,具有改善食品质地,提高营养价值,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的特点,并适宜用于开发新的功能性食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抗性淀粉磷酸单酯水解后得到产物的13P核磁共振光谱图;
图3为抗性淀粉磷酸单酯的红外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例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首先通过真空反应制备淀粉磷酸单酯,然后纯化,经湿热处理得到食品级的抗性淀粉——抗性淀粉磷酸单酯。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98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粒径均一的多肽药物缓释微球或微囊制剂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甲烷合成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