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多链路连接管理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9496.0 | 申请日: | 200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8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18 | 分类号: | H04W48/18;H04W88/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20023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多链路 连接 管理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上数据业务的网络连接方式,特别是基于多网络链路的连接管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业务应用在其内部处理了网络连接管理操作,使用固定的网络承载、连接参数和链路策略进行连接,把业务逻辑和网络连接管理耦合在一起。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如果后期网络链路策略、网络承载、连接方式有变化,这些应用就需要进行相应修改;而且这种方式无法满足移动终端在多种网络承载环境下以多种网络链路、管理策略进行连接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多链路连接管理方法和装置,其通过解除业务逻辑和网络连接管理之间的耦合,实现移动终端在多网络环境下的多链路网络连接。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多链路连接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应用模块对一网络接口模块中的一网络连接接口的选择,其中该网络接口模块是独立于所述的应用模块且该网络接口模块中配置一个或多个网络连接接口;将所选择网络连接接口在一多链路连接管理模块进行注册;以及由一个或多个应用模块使用经过注册的网络连接接口经由所述的多链路连接管理模块建立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配置一个或多个网络连接接口的步骤包括:预设默认的网络连接接口;以及/或者接收应用模块定制的网络连接接口。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网络连接接口定义网络连接的链路参数及链路管理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使用经过注册的网络连接接口经由所述的多链路连接管理模块建立连接的步骤中,多个应用模块使用不同的网络连接接口建立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使用经过注册的网络连接接口经由所述的多链路连接管理模块建立连接的步骤中,多个应用模块使用统一的网络连接接口建立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使用的经过注册的网络连接接口是由系统自动选择、用户选择或者应用模块定制。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多链路连接管理装置,包括:用以配置一个或多个网络连接接口的网络接口模块,该网络接口模块是独立于应用模块,并将经所述的应用模块选择的网络连接接口在一多链路连接管理模块进行注册;以及用于进行网络连接管理的多链路连接管理模块,该多链路连接管理模块能够接受一个或多个网络连接接口的注册,以允许一个或多个应用模块使用经过注册的网络连接接口经由所述的多链路连接管理模块建立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连接接口包括:预先定义的默认网络连接接口;以及/或者应用模块定制的网络连接接口。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连接接口定义网络连接的链路参数及链路管理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个应用模块使用不同的网络连接接口经由所述的多链路连接管理模块建立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个应用模块使用统一的网络连接接口经由所述的多链路连接管理模块建立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使用的经过注册的网络连接接口是由系统自动选择、用户选择或者应用模块定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多链路连接管理方法和装置,解除了业务逻辑和网络连接管理之间的耦合,降低了软件维护成本,并且在业务应用不做任何修改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在多网络承载环境下可以通过多种链路方式进行网络连接,同时提供了根据网络速率、资费等因素自动择优的连接模式,为终端数据业务提供最优网络连接,由此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链路连接管理装置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链路连接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网络连接接口的组成及选择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把网络连接管理功能定义成一个网络连接管理的类,为调用者提供一套网络链路管理服务的统一接口,而网络连接的承载方式、参数设置、连接策略及链路管理请求的处理是在连接管理模块之外,由系统预设的一组默认网络连接接口或由应用模块定制的网络连接接口进行具体定义。这样就避免了网络连接管理部分和业务逻辑之间的耦合,同时也满足了多种网络连接方式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联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94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