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净水剂粉剂及其制备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9475.9 | 申请日: | 200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8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耿英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兴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12N1/20;C12R1/07;C12R1/11;C12R1/125;C12R1/10;C12R1/08;C12R1/01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地址: | 200233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净水 粉剂 及其 制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的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净水剂粉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背景技术
生物净水剂选用高效复合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经发酵配伍而成。主要用于分解水生动物排泄物、残饵和动植物残骸等有机污染物。以确保养殖中后期的水质。目前产品销售形式以水悬剂为主,其固形物含量为2%~5%,水悬剂增加了包装、运输、贮存的成本。但由于固形物颗粒细小,粒径为0.5~1.0μm,常规的分离手段很难把固形物与水分开,而用膜过滤技术则生产成本不经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生物净水剂粉剂,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了该生物净水剂粉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的生物净水剂粉剂包括下列组分及重量百分含量:
复合芽孢杆菌 35-55%
硝化细菌(Nitrifer bacteria.) 10-20%
辅料 25-55%
其中,复合芽孢杆菌优选高效复合芽孢杆菌。高效复合芽孢杆菌能迅速全面地分解池塘残饵和粪便以及其他污染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淀粉等;耐低温,能在12℃左右的低温水环境中生长良好;耐低氧;高效复合芽孢杆菌经市购获得。
较佳的,复合芽孢杆菌由的组分及重量百分含量为:
Bacillus megaterium 5-15%
Bacillus subtills 15-25%
Bacillus licheniformis 15-25%
Bacillus brevis 25-35%
Nitrifer bacteria 15-25%
辅料可选用常规辅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如玉米面、面粉等。玉米面和面粉可单独使用,也可按照一定比列混合而成。
为进一步节约成本,并保障粉剂中的菌活力,本发明在粉剂的制备工艺上进行了改进。
本发明的生物净水剂粉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取发酵菌液;
b.利用絮凝剂A和B先絮凝;
c.经一级固形物分离器去除60w%~70w%的水,得到的浓缩液;
d.再经二极固形物分离器分离,得到成形的含固量在30w%~45w%的固形物;
e.将各种菌的发酵菌液经步骤c和d获得的固形物及辅料按前述比例混合;
f.将步骤e的混合物经真空干燥后即可获得粉状生物净水剂。
上述絮凝剂A为合成有机絮凝剂,可选自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缩写PAM)、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oly DMDAAC、缩写PDADMA)或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DMDAAC-acrylamide、缩写PDADMA-AM)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絮凝剂B为无机絮凝剂,可选自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铝(Polymerizationaluminum sulfate、缩写PAS)、聚合氯化铁(Polyferric chloride、缩写PFC)以及聚合硫酸铁(PFS)中的一种或多种。
以步骤a的发酵菌液的重量为基础计,絮凝剂A的加量为0.05w%~0.25w%;絮凝剂B的加量为0.15w%~0.5w%。
一级固形物分离器为无动力重力式固液分离设备,其作用是絮凝后的生物净水剂在此设备进行一级固液分离,60%~70%的水在此设备中去除。
一级固形物分离器为立式结构,包括进料口、分离仓、浓缩液排出口、清液排出口、视窗和接口阀门,分离仓下部分呈倒锥状且侧壁设有视窗,上部分设有进料口,浓缩液排出口和清液排出口经接口阀门及管道与分离仓的底部出口相通。絮凝后的生物净水剂经管道由进料口进入分离仓,在重力作用下固液两相分层,通过视窗观察和阀门控制分别排出浓缩液和60%~70%清液。
二级固形物分离器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固液分离设备,它以烧结微孔管为分离介质,分离器外形呈圆筒状,有清液出口和固形物出口。其作用是10%左右固含量的物料经此设备分离脱水,固形物含量上升至30%~40%。压力差可由压缩气体、真空、位差、液体泵产生。
二级固形物分离器的结构包括:密闭壳体,设于密闭壳体内腔中的分离介质,设置在密闭壳体下部的进料口,设置在密闭壳体上部的清液出口,设置在密闭壳体底部的固形物出口,进料口经管道与推动力系统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兴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兴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94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