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射频识别天线空间角度精确测试部署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49402.X | 申请日: | 2009-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3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王东;王赓;周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Q3/08 | 分类号: | H01Q3/08;G01R3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射频 识别 天线 空间 角度 精确 测试 部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无线射频识别天线空间角度精确测试部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技术应用日趋广泛,其测试方法论及技术的研究已被行业内提上日程,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都花费巨资投入,以期望在RFID领域拔得头筹。国内RFID行业对RFID测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包括一致性测试、应用测试等等。其中实现对于对RFID读写器天线进行精确的角度控制,是完成对RFID测试的重要一环。RFID读写天线的科学部署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可用性及稳定性,为此需要设计出能够对天线角度进行精确控制的装置。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冯小明等在《火控雷达技术》2001年9月第30卷上发表的《自动二维天线测试转台的设计》,该文中提出二维天线测试转台的设计方案,从相阵天线电性能流量的需要出发,运用高精度的角位移传感器,配以合理的机械结构形式,使得相阵天线实现了较高精度的自动测量。其不足在于不能根据RFID天线的特性进行三维旋转,结构也不适合当前各种RFID天线的安装,其设计虽然能够支持自动测试,但是对于实际应用中需要的智能部署并不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RFID天线空间角度精确测试部署装置,克服了原来利用量角器材进行边测量边调整的原始天线布置方式。并且能达到以分为单位的精确级别,突破了一般量角器材的精确度不高的缺陷,排除了认为偶然误差的干扰。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RFID读写天线、天线固定配件、天线连接支杆、转台、三角支架、手持式控制器。RFID读写天线通过天线固定配件固定在天线连接支杆上,天线连接支杆的另外一端连接在转台上,转台固定于三角支架上,三角支架可以简易的进行水平调节。手持式控制器通过控制线连接到转台上。
所述转台包括:编码器、控制模块、电机三部分。编码器、控制模块、电机稳定固定于转台内部,三者之间通过控制线路相连并相互传递控制及反馈信号。手持式控制器发指令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启动电机,有电机带动天线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旋转的模式,有四级可调的转速。转动角度通过编码器进行实时光电反馈,从而精确控制。
本发明装置的关键部位,如天线连接支杆上涂有吸波材料,三角支架上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拆卸和安装吸波海绵,使得当用在电波暗室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金属材质对电磁波的反射作用,减少测试误差。
本发明中,手持式控制器带有液晶显示屏,并可以进行程序编写,用于进行各种控制。
本发明装置可以通过有线进行远程控制,有线利于排除控制无线电对RFID信号的干扰。远程控制可以满足RFID天线随意布置的要求,也方便将装置放在电波暗室内进行相关测试。远程控制端可以是手持式控制器,也可以是电脑,通过编写程序使得装置按照设定的旋转路线进行精确旋转。本发明用于门禁处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货品编写不同的转头方案,以最大程度上的保证标签度读取效率。当至于电波暗室等进行精确测试的环境中,编程控制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减少人操作的偶然误差。本发明能够提高测试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RFID读写天线1、天线固定配件2、天线连接支杆3、转台4、三角支架5、手持式控制器6。
RFID读写天线1通过天线固定配件2固定在天线连接支杆3上,天线连接支杆3的另外一端连接在转台4上,转台4固定于三角支架5上,三角支架5可以进行水平调节。手持式控制器6通过控制线连接到转台4上。
所述转台4包括:编码器、控制模块、电机三部分。编码器、控制模块、电机稳定固定于转台4内部,三者之间通过控制线路相连并相互传递控制及反馈信号。
所述天线连接支杆3上涂有吸波材料。
所述三角支架5上设有吸波海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94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机定子制造方法及其夹具
- 下一篇:全密封电池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