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城市工业及生活废弃物制造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9069.2 | 申请日: | 200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7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杨颖;蒋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颖;蒋帅 |
主分类号: | C04B28/32 | 分类号: | C04B28/32;B28C1/20;B28C1/18;B28C1/16;B28B1/00;B28B11/24;C04B18/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城市工业 生活 废弃物 制造 新型 环保 建筑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将城市工业及生活废弃物转化成环保建筑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废弃物是一种可再生利用的资源,含有多种金属、塑料、纸张、木质、织物、玻璃、橡胶等无机物,也含有许多可腐物、蛋白质等有机物,还有大量的建材原料,被称为是第二矿产资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每年从城市废弃物中回收再利用的资源不足四成。作为资源相对贫乏的我国,应树立新的城市废弃物价值理念,类比选择最先进的城市废弃物处理方式方法,形成人类与自然界的真正良性循环。
目前,城市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环保节能型建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
(1)前置处理技术。城市垃圾进入分选处理线前,先进入封闭式除臭灭蝇杀菌的运送设备,进行除臭灭蝇杀菌处理,以确保人身健康。
(2)原料制备技术。分选处理后的剩余物与建筑垃圾(淤泥)混合,进行湿法制备处理,经混磨细化、脱水,达到一定的工艺参数后,成为原料。
(3)掺配均化技术。原料掺配必须合理,所采用的原料经过处理,符合工艺控制参数,保证颗粒细度,成型原料必须充分均化,才能保证制品质量。
(4)成型技术。真空成型挤出压力和坯体强度必须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5)烧结技术。根据环保节能型建材产品烧结温度不稳、烧成范围窄的特点,除适当添加辅助原料,调整烧成范围外,应设计断面温差小、热利用性能好、调节方便灵活的焙烧窑炉,解决烧成过程中易产生缺陷的实际问题,保证产品质量和成品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背景之下,提出一种将城市工业及生活废弃物转变成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将预处理的固体废弃物、催化凝固剂与水充分搅拌,形成胶态状物料,然后注入模具,挤压成型,养护,即得到所需的建筑材料。
本发明建筑材料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数:
固体废弃物200-1000份,催化凝固剂100-500份
本发明所述的催化凝固剂的组成及其重量份数:
氧化镁50-800份、氯化镁水溶液80-1000份、二氧化硅5-20份、三氯化铁3-15份、滑石粉8-50份、硫酸亚铁5-40份、多聚磷酸钠6-30份、正硅酸乙酯6-30份、硅酸8-50份、三氯化铝5-20份、水100-10000份。
本发明建筑材料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固体废弃物的预处理:首先挤压脱水至其水含量低于20%,再将不用粉碎的较小颗粒直接送入料仓,将剩余的经磁选机吸出金属后的其他硬物粉碎,送入粉仓;
(2)制备催化凝固剂:将氧化镁、氯化镁水溶液、二氧化硅、三氯化铁、滑石粉、硫酸亚铁、多聚磷酸钠、正硅酸乙酯、磷酸、三氯化铝、石英粉末、氯化钠、307树脂、磷酸镁、磷酸三钠和水俺比例送入容器,充分搅拌均匀,得到胶状物料;
(3)步骤(1)预处理后的固体废弃物和步骤(2)的催化凝固剂充分搅拌,边搅拌边加入水,直至得到软料;
(4)将步骤(3)的软料送入成型机中,制成所需形状的毛坯;
(5)将步骤(4)制得的毛坯送入保温隧道或保温房内,于100-200摄氏度下养护15-24小时,然后送往露天养护堆场,自然养护30-40天即得到所需的建筑材料。所述的建筑材料包括不同规格的实心或者空隙的护围砌砖,马路用的隔离墩、路基层、侧平石、公路基石,围海造田、筑堤石砌石,不同光照表面、色彩、形状的行人道板砖、广场转、地砖等以及堆山造景的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选用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实例是制备100×100×100mm的立方形砖块试样。
本实例的原料及其含量:上海市城市工业及生活废弃物350公斤、催化剂150公斤、水40公斤。
具体制备过程:上述原料用混凝土搅拌器混合,注入模具,振动挤压成型,送室内养护室,蒸汽加热(100摄氏度)养护15小时,然后送至自然养护堆场进行30天自然养护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颖;蒋帅,未经杨颖;蒋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90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柱石蜂窝蓄热体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梁式石灰窑